滑雪感言之十-哈工大著名教授滑雪滑出“高科技”

标签:
教育 |
http://s1/mw690/001DmsZ4zy6QAvCWve090&690
在亚布力滑雪场,他是一个奇人:滑雪时,可以单脚自如回转,技艺之高令人艳羡;缆车上,时而对着电话回答学生高深的数学难题,惊得人目瞪口呆。滑雪运动与科学研究,在他身上有机地结合,堪称完美。
初“识”段教授,缘于“雪场诗人”姜一海不止一次的提起,赞叹之情溢于言表。有其创作的七律《赠段教授》为证:教授水平名校园,林间野道亦流连。脚形敢走两边刃,理论详说小回环。杖点规格三寸雪,板滑标准四厘间。几番陡岭飞行后,赢取圈中赞叹言。
名满校园并享誉雪圈的段教授,全名段广仁,今年53岁。是国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理论与制导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还是哈工大力推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段广仁大学专业是应用数学,硕士和博士攻读的是自动控制,1991年28岁时破格晋升为哈工大教授(正高级职称),当年实属凤毛麟角。
读博士时段广仁就确定了鲁棒(英语单词robust的音译,强健之意)控制理论研究与应用的学术研究方向,多年来成绩斐然,出版多部中英文专著,发表论文数百篇,多项研究成果被国际控制理论界多位学者采用。段教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项目负责人,“航天飞行器的鲁棒控制理论与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负责人。46岁时,段教授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当年一等奖空缺)。去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在国内自动控制研究领域学者中,段教授绝对够“鲁棒”!
初“见”段教授,缘于前年春天大雪不断的亚布力体委滑雪场“英雄大聚会”。飘逸的身影流转而过,雪道上留下两条弧线。直至此次有机会深聊,记者终于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段教授的滑雪“鲁棒”是如何炼成的。
19年前,段教授就开始接触滑雪,当时只是偶尔陪客人玩玩,谈不上“滑”。2007年,一滑雪水平较高的师姐把他带到帽儿山滑雪场。“最初站在高级雪道的‘大奔头’上是‘蹭’下去的。连滑几次高级道后,兴趣渐浓。当拥有了全套的滑雪装备后,便开始了‘以雪为令’正规滑雪的生活,并且深陷其中。”
段教授说,滑雪跟搞科研一样,没有谁天生就能“雪上飞”,必须有一个积累提高及至腾飞的过程。“2008年我第一次到亚布力滑雪,站在9号道(高级道)上面直发晕,根本不敢下。有一天下大雪,能见度极低,师姐带我上了9号道。我当时像玩游戏的小孩子一样,高高兴兴就滑下去了。第二天,天晴了,再上9号道,一看那坡度,感觉是‘一觉醒来’,畏惧感也就来了,摔得叽里骨碌的。”
在段教授看来,滑雪跟做学问差不多,“滑”无止境。为了提高水平,他跟专业队队员学过,向业余高手请教过,自己还利用“控制理论”练习过,滑雪水平才渐渐上了层次。“现在我觉得还有提高的空间。一件事情去做了,花时间了,即便是锻炼身体这样的‘小事’,也一定要把它做得更好,不留遗憾。有追求,滑起来才会更有劲儿,更有乐趣,满足感会更强。”
近几年,段教授冬天的业余时间从不休息,滑雪已成为他搞科研教学之外的一项最重要的“副业”。“以前我对时间太吝啬,如果拿10年前的我看现在的我,肯定觉得不可思议——怎么可以用一天的时间去玩——滑雪!那时我舍不得花这么长时间“玩”,还不明白滑雪其实是在给身体和精神充电,给工作补充能量。”
“滑雪时,不管是蓝天、白云,还是漫天大雪,都会让人忘掉一切,包括烦恼忧愁,甚至忘了年龄,给人一种极致的快乐。滑雪让人转换了一种工作和生活环境,让人身心愉悦。2002年我在英国工作三年后回国,琐事繁多过度紧张,参加体检时,竟出现高血压症状。近年来,我坚持滑雪,没吃药,高血压竟然‘滑’下去了!”
段教授说,人工作的最高境界,是把工作与娱乐融为一体。“我在滑雪场做了很多事情,我的很多论文是在滑雪时构思完成的。我马上要在国际上出版的一本著作也是在滑雪场完成的。去年写这本书时我遇到一个难点,一个未知数。前前后后我在亚布力呆了60天,很多时间是上午滑雪充电,下午和晚上写作,比在学校的工作时间还长。没想到滑着、写着就有了思路。滑雪时把脑子清得一干二净,就会‘宁静致远’。这一点,连我自己当时都觉得意外。”
段教授说他喜欢滑雪场的“静”和“净”。“经常滑雪的人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内心会变得越发纯净,为人处事心平气静。我喜欢亚布力的环境,在这里工作更让人放松。去年3月份雪季结束后,我自己一个人在山上又住了10多天,安心写书。4月底,我又返回亚布力写作,竟有意外惊喜。5月3日,一场大雪不期而至,锅盔山被白雪覆盖,让人有一种伴着山上绿树滑雪的冲动。当雪友们看到我拍的照片时馋的不得了,还以为我夏天上山滑雪呢!一个人做事的效果必受环境、情绪限制和影响,愉快的环境和郁闷的环境,往往得到不同的结果。”
段教授说,不滑雪的人,可能会以为迷恋滑雪的人玩物丧志。“我在学校很少跟同事说滑雪,怕被误解。不过,我曾多次领研究生去滑雪。还记得前年领学生滑雪的头一天晚上,我给他们讲了两个小时滑雪理论,用自动控制的专业术语静态稳定性和动态稳定性,对应滑雪的犁式转弯和平行式转弯讲解,告诉他们犁式相当于骑三轮车,平行式相当于骑自行车。第二天上雪,学生全都稳定地滑下去了。我觉得,热爱生活的人,更有可能在科研上做出更大的成就。”
滑雪也让段教授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我经常拿雪友许书记(本报曾报道过的原黑河政法委书记许百川)给别人做例子,你看社会上很多当官的,退休后马上就觉得失落,有的没退休就愁眉苦脸的,退下来后老得快,甚至病得早。看看滑雪的许书记,白天滑雪,晚上看书习字,多潇洒!很多人怕从高处跌落,是因为没有走出自己的圈子。到滑雪圈看一看,滑雪的人想得通,想得明白,心胸豁达,不会发生失落的事。”
段教授不仅科研“鲁棒”,滑雪“鲁棒”,生活“鲁棒”,学习上也相当“鲁棒”。“上大学时,我的数学和英语学得相当好,这对我后来搞科研帮助极大。数学是所有自然科学,包括人文科学想有远大发展的基础,数学思维方式、技能和技巧,不管将来干什么都需要,它会决定一个人将来工作的能力,学好数学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走得更远。就拿国内和国际上自动控制研究领域‘大家’来说,几乎都有先学数学,学好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再从事专业的类似经历。学好英语,则能在研究中站到国际这个更高的层面上。国内有一些搞科研的年轻学者,因为英文水平欠缺,论文行文一塌糊涂,发展自然受限。年轻人多吃点苦学好数学和英语,将来发展后劲才会更大。”
一个人在科研、滑雪等方面都达到“鲁棒”的境界,自然与他的性格密切相关。段教授从小喜欢武术,大学时加入学校武术协会。如今,他夏天依然坚持武术训练,是哈工大武术学会副会长,曾在省级传统武术表演赛上拿过双节棍和九节鞭冠军。“不服输,这是我的性格。就像我学游泳时,抓住一个省队的教练不放,练了半年自由泳。如今在泳池里,业余的选手一般比不过我的速度。”
http://s3/mw690/001DmsZ4zy6QAwhk4mK02&690
对于滑雪,段教授也像做学问一样搞过钻研。“前年在吉林北大湖滑雪时,我与雪友一番探讨,把小回转编成四句口诀。去年,我又以引身篇、重心篇、点杖篇、搓转篇为题把小回转技术各归纳为6句口诀,在雪友中广为流传。今年春节回佳木斯老家看望父亲期间,我又把口诀补充为8句,并增加刻转篇、姿态篇,完成自己的滑雪研究‘成果’。”
比如在搓转篇中,段教授写到:双腿侧蹬即转弯,压膝立刃助回转,两脚并拢齐发力,板搓飞雪溅方圆,搓雪回转是基础,陡坡控速亦灵验,滑雪回转是真功,稳定流畅能应变。在刻转篇中,他总结道:压刃入雪向自循,弧弯全由刃来顺,翻踝下胯立刃满,扑身下压刃入寸,板刃深满弧圆润,两条细线身后存,方向速度人掌控,好似脚踏风火轮。段教授在滑雪运动方面一如他在做学问方面钻研,令人钦佩。(黑龙江广播电视报
田青春)
附:段教授小回转口诀
引身篇
引身换位好技艺
顺势下压最有力
脚回收时引身起
腿送出后胯压低
缓坡可以引身少
陡坡定要加量级
引身保得重心在
引身使得回转易
引身换位好技艺
顺势下压最有力
脚回收时引身起
腿送出后胯压低
缓坡可以引身少
陡坡定要加量级
引身保得重心在
引身使得回转易
重心篇
含胸收腹身前探
收臀提跨送向前
双手前引脚后收
膝跪雪鞋力达板
重心在时好回转
重心丢时人会翻
野雪重心可偏后
雪道重心应在前
含胸收腹身前探
收臀提跨送向前
双手前引脚后收
膝跪雪鞋力达板
重心在时好回转
重心丢时人会翻
野雪重心可偏后
雪道重心应在前
点杖篇
双臂前引似满弓
大臂固定小臂动
引身之际点杖起
下压之时杖悬空
协调点杖定节奏
轻重缓急点杖中
点杖换位才自如
点杖回转更轻松
双臂前引似满弓
大臂固定小臂动
引身之际点杖起
下压之时杖悬空
协调点杖定节奏
轻重缓急点杖中
点杖换位才自如
点杖回转更轻松
搓转篇
双腿侧蹬即转弯
压膝立刃助回转
两脚并拢齐发力
板搓飞雪溅方圆
搓雪回转是基础
陡坡控速亦灵验
滑雪回转是真功
稳定流畅能应变
双腿侧蹬即转弯
压膝立刃助回转
两脚并拢齐发力
板搓飞雪溅方圆
搓雪回转是基础
陡坡控速亦灵验
滑雪回转是真功
稳定流畅能应变
刻转篇
压刃入雪向自循
弧弯全由刃来顺
翻踝下胯立刃满
扑身下压刃入寸
板刃深满弧圆润
两条细线身后存
方向速度人掌控
好似脚踏风火轮
压刃入雪向自循
弧弯全由刃来顺
翻踝下胯立刃满
扑身下压刃入寸
板刃深满弧圆润
两条细线身后存
方向速度人掌控
好似脚踏风火轮
姿态篇
头正背直视前方
锁胯固腰不摇晃
肩髋摆正向山下
双腿回转雪飞扬
身型前倾显阳刚
意气风发士气旺
姿态端正人欣赏
优美回转技自强
头正背直视前方
锁胯固腰不摇晃
肩髋摆正向山下
双腿回转雪飞扬
身型前倾显阳刚
意气风发士气旺
姿态端正人欣赏
优美回转技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