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方周末》中的杨佳

(2008-07-19 17:29:54)
标签:

南方周末

火苗

弊病

读者

杨佳

上访

警察

杂谈

《南方周末》果然是一份睿智和犀利的报纸,不动声色的就将社会最大的弊病和警察队伍中的阴暗面反映了出来。虽然在《杀人者杨佳青春档案》这篇文章中没有在言语上有任何直接质问警方和偏袒杨佳的语言,但是记者还是用生动的笔触,和如同纪录片镜头般的叙事角度将事情的整个脉络梳理的干净淋漓,让读者能够看到中国警方的弊病和问题。

 

严谨的文章结构,纯熟的笔法,段落之间流畅,不容易让读者产生阅读疲劳,而且很轻松的就将读者带入了文章的内容中,让读者好似在观看好莱坞的影片一样产生沉思和阅读快感。

 

作者用几个叙述性的话语,仅仅是两个段落就将读者对杨佳事件的反思引述出来,例如“去年3月,王静梅上访找人大代表反映问题,后因故被拘留十几天。回去时她发现门锁着,杨佳也没影了——他去同学家了,没有去找她。”

 

上访却被拘留?难道上访不是百姓反应问题的途径吗?显然杨佳的妈妈和杨佳在这个问题上遭遇的挫折和苦难是杨佳最后选择用刀的原因,因为法律和正义显然没有站在弱者的一边。相反,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某些处事态度也造成了事态逐步恶化,如同一个正在加油的油桶一样,只是缺少点燃的火苗。

 

最终闸北警方的态度和做法点燃了杨佳的火苗。虽然作者也没有将《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所说的“理解杨佳”的原因说出来,但是通过他人的态度显然已经影响了读者,这种高明的心理学技巧值得学习。当然,更值得学习和反思的是政府的相关部门与领导,还有那些身处臃肿官僚体系中已经麻木的公务员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