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在飞机上打出这些字。
事实上,这是我唯一可以彻底中断使用手机、集中精力写作的时间段,我的上一本书《短暂飞行》也就是在飞机上完成了主要的部分。
——我想,今天的大多数人都和我类似,摆脱手机的使用状态只能在飞机上或睡眠中。人们从手机的使用中得到无数的便利,却又为之深深苦恼:为精力的被分散,为在线的交流过度,为面对面交流的障碍,工作节奏的日益加快,生活方式被粗暴改变,等等。人们对手机的感情,用“又爱又恨”来形容最恰当不过。
我也是人们中的一个。
另外又有一群人,他们不断挖掘着手机的能量,用代码和设计,尝试把日常生活中可以提升效率的细节,变成创业机会,变成产品,变成商业模式。
我也是这群人中的一个。
电视在开始进入民众生活的时候,人们对它的焦虑和今天的手机(或者说移动互联网)是类似的,同时作为电视观众和社会学家的波兹曼,写了一本书,名字叫:《娱乐至死》。
我,同时作为一个手机人和移动互联网的从业者,来为刘德寰博士的《手机人2014》狗尾续貂地写上这几行字,是想说,正是对社会、对生活的观察和反思,成为了技术的镜子,让技术最后沉淀为文明。
手机到底会变成什么样?
2003年的时候,我相信邓裕强所说的:手机会超越电脑,成为人们最主要的联网终端。我们联手创业,用了十年时间,和全世界的互联网创业者、手机公司、逐步加入的用户证明了这件事,久邦数码也成为了全球第一家移动互联网上市公司。而我、刘博士、你……都变成了手机人。
手机还在变。
NIKE的每一双球鞋都可以接入互联网,你安装一个它的APP就可以用手机看到自己的运动状态,并且学习到更好的、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我打算给NIKE一个价值10亿美金的点子:把球鞋的记录、联网技术集成为一个小贴片,那样,即使是Adidas的用户,一样变成了NIKE的用户。商业成功的背后,是全世界的运动者,都可以用移动互联网帮助自己的锻炼方式。
手机就是那个魔术师。她是信息世界的KEY,它会是你和信息世界的映射。
张小龙不让微信有电脑版、PAD版(网页版只是为临时电脑前的操作而设立),因为他希望信息是实时的,电脑和PAD无法保证实时。我认同这样的产品设计思路,因为娜是信息技术的趋势是:人和信息越来越实时同步,在未来,某一个孩子最近几月长个儿的速度,会直接影响到他选择的服装供应商的款式大小。
手机让这些事情发生。
会带来更大的变化吗?我想,会的。
比如说:会不会再造国境线?
手机把社交网络塑造为信息世界的基础设施,就像自来水管道,社交网络又把人们凝聚成一个个部落,这些部落交错散落,跨越民族和国家……为什么我们还需要用来自哪个国家来区分人群呢?
未来到底会怎样,没有人知道。我唯一知道的是,当未来变成现实,就会有更远的未来在前方等待。
久邦数码(3G门户&Go桌面)总裁 张向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