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会维斯特洛大陆

标签:
桌游桌面游戏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 |
分类: 第九茶坊 |
当“178桌游”的小编淡蓝唇彩美眉询问我能否帮忙报导一下《权力的游戏》上海地区锦标赛,我勉为其难的答应了。我并不是摆谱或者怎样,而是我对这个游戏除了名字以外几乎一无所知。虽然“外行冒充内行”是记者的“基本”素质,不过来到现场,我还是坦率的交代了底细。作为奇幻文学的半吊子爱好者,我很想借机学一学《权力的游戏》。
《权力的游戏》改编于美国著名科幻奇幻小说家乔治·R·R·马丁(George R.R. Martin)的作品《冰与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是一款2~4人成长式卡牌游戏(LCG:Living Card Game),玩家将从小说里面的史塔克家族、拜拉席恩家族、兰尼斯特家族、坦格利安家族、马泰尔家族和葛雷乔伊家族选择其一,通过军事、外交和计谋打开通向胜利的道路,争夺象征权力的铁王座。与《万智牌》等集换式卡牌游戏(TCG:Trading Card Game)相比,成长式卡牌游戏不存在“碰运气”的随机成份,扩展包的卡牌都是固定的,玩家不会再为收集卡牌而烦恼,从而专心把精力投入在策略方面。
平心而论,《冰与火之歌》在国内属于小众的爱好,但是“不用跳坑”的特点又是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再加上积淀已久的文化背景,相信还是能够打开一定的市场的——只要游戏足够优质,只要代理足够诚心,这两点也是此行的主要考察目的。
比赛在女巫馆桌游吧举行,我对此处听闻已久,结果实际参观了一会儿却不知道如何形容自己的第一印象。它的装修与传统的桌游吧大相径庭,直到我看到了如图所示的“包间”,方才些许把握了女巫馆的定位所在——一个365天都在过万圣节的舞台。老板娘是塔罗牌的高手,经常在此为人指点迷经。类似的特色不一而足,独树一帜的风格让女巫馆成为上海包场率最高的桌游吧。
(可惜时间仓促,没能让老板娘帮我算上一卦)
下面的图片说明女巫馆的氛围与《冰与火之歌》是多么合拍。
雍容华贵的纱帐
写满了时间痕迹的长凳
女巫馆特别看重“包场”的运营模式,值得借鉴
颇有镜头感的龙猫
现代化的一角

小霸王其乐无穷!
全场特写,可惜拍糊了……
《权力的游戏》在国内刚刚萌芽,一共只有八位玩家参加了比赛,然而主办方游人码头仍然尽心尽力的筹办与组织。从选手的名牌到宣传的广告,从规则的制定到裁判的执行,方方面面都体现了专业的水准。
我最喜欢的奖品是红色的家族徽记
比赛进行时
运筹帷幄
“魔兽”牌套,你是来砸场子的吧……
每个回合之前玩家都要选择自己的身份,它往往决定了全局的走势
在比赛间隙,我抽空学习了《冰与火之歌》。我刻意回绝了工作人员的帮助,自己研究说明书。结合以前的TCG经验,它的上手比我预想得简单了一些。个人感觉《冰与火之歌》的特色在于对战的层次感,普通盟军的进攻就有军事、阴谋、权力三种选择。每张卡牌的强与弱完全在于你把它整合在怎样的场合,输了的时候很少会有“手牌太差”的抱怨,这对于一个以卡牌为主的游戏来说着实难能可贵。
另外,没有看过原著的我仔细研究了各个家族的牌组,从卡牌的设计得出“拜拉席恩家族有权有势,史塔克家族正气凛然,兰尼斯特家族反复无常,坦格利安家族骁勇善战”的结论,最后一核对居然八九不离十。由此可见《冰与火之歌》确实还原了《冰与火之歌》的精髓,每张卡牌都闪烁着自己的性格。
填写牌表
组委会正在整理成绩
AFK选手的卡牌被封存起来,以防作弊
二人对战的节奏快了许多
难得一见的“母版”
经过两天的比赛,坦格利安家族的扮演者Sammy捧起了冠军奖杯。不过要说比赛的最大亮点,莫过于一位未来《权力的游戏》王者的诞生,他——就是火狼……
话题回到开头,我可以明确的得出“游戏足够优质、代理足够诚心”的结论。当然,这次比赛仅仅是开始,如何突破《权力的游戏》小众化的桎梏也是摆在游人码头面前的一道难题。往大了说,能否让桌游在国内真正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需要所有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希望有朝一日,高品质的桌游均可得到应有的承认,中国的桌游产业方能健康有序的发展。
Sammy使用的是唯一拥有龙的家族
相会维斯特洛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