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良棒子游戏公司的十副嘴脸
(2009-03-08 10:04:27)
标签:
网游棒子游戏 |
分类: 第九茶坊 |
(原文刊登于《G品阵线》第2期,转载请注明)
当年盛大与WEMADE的恩怨纠葛一石激起千层浪,标志了“中国代理+棒子制造”的联姻终于出现了不可弥补的裂痕。中国市场对棒子游戏的追求开始从蜂拥走向精选,从狂热走向理性。随着时间的磨砺,笼罩在棒子游戏厂商身上的耀眼光环日渐褪色,某些无良之徒的真实嘴脸也暴露在我们眼前。
1)东拼西凑,南抄北袭:看中了游戏A的角色,看中了游戏B的界面,看中了游戏C的创意,看中了游戏D的系统——拿来,统统拿来,改一改算是给你面子了!“同质化”已然成为棒子游戏根深蒂固的通病,然而不少厂商似乎乐此不疲,继续以“某某某某源于棒子”的非常规勇气开足马力,量产泡菜。
2)天花乱坠,弄虚作假:开发进度不到一半的作品就敢打上“正式版”的包装四处圈钱,等到游戏总算几近完成,玩家早已失去继续忍受折磨的耐心。棒子厂商擦擦嘴巴满意的走了,受苦的却是那些被花言巧语命中的我们。
3)飞扬跋扈,目中无人:“凡是棒子厂商的决策,我们都要维护;凡是棒子厂商的指示,我们要支持。”在游戏正式迎来上帝——玩家——的审阅以前,棒子厂商已经俨然摆足了“上帝”的派头。中国厂商的侍奉稍有疏忽,“上帝发飙”的奇景就会在人间骤然浮现。
4)百般挑剔,无理取闹:许多中国厂商最头疼的正是接待棒子厂商派来的这个顾问那个代表:这个旅馆怎么不是北斗七星的?中午吃的烧烤怎么不是ISO验证的?这杯茶怎么不是农夫从深山打的泉水泡的?诸如此类的专业问题让我们目瞪口呆。
5)见利忘义,得寸进尺:利益是商场永恒的追求,在商言商的道理大家都懂,不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商人起码的底线。某些棒子厂商可倒好,一切向钱看,只要能够多赚一票,合同、规章、法律、道义……统统无视,他们一脸无辜的面对我们或无奈、或愤怒、或焦灼、或期盼的神情:“合同、规章、法律、道义……这些是什么?能吃吗?”
6)同床异梦,水性杨花:金钱决定一切,那么背叛从前和自己荣辱与共、生死相依的中国厂商是在是太平常的事情了。原本纯真的游戏堕落成了棒子厂商龌龊讹诈的筹码,“游戏是我的,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可怜的玩家随着“东家”的走马灯轮换随波逐流,上演了一幕幕欲哭无泪的悲剧。
7)恩将仇报,倒打一耙:不要忘了,没有中国市场的欢迎,你们可能早就朝不保夕;不要忘了,没有中国玩家的欢迎,你们可能早就入不敷出;不要忘了,没有中国厂商的协力,你们可能早就奄奄一息。可问题是,你们忘了。你们只记得把从中国赚来的钱填饱自己,最后向把你们养肥的我们挥舞油光光的拳头。
8)搬弄是非,无中生有:中国有句俗语:恶人先告状。what、where、when、who、why,既然想要存心找茬,那么新闻的五大要素完全不在话下。乾坤因此而倒转,黑白因此而混淆,仿佛一切“难”都让棒子厂商承受了,好像一切“福”都让中国厂商享受了。
9)结党营私,仗势欺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单兵作战难成气候,集团效应才是王道。价格我们一起抬、规则我们一起定、闹事我们一起上、分赃我们一起来——当然,这个“我们”不包括最应该包括的中国厂商。
10)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谁都不是圣人,任何一个厂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以上9点也不是“版权所有,违者必究”。不过棒子厂商“坚决不改”的架势着实令人崩溃,从盛大与WEMADE的《传奇》之斗到久游与T3的《劲舞团》之争,有人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我要说历史的相似总是惊人。
虽然道路坎坷,虽然风雨险阻,但是中国游戏产业却在不断的跌倒之中保持前行的方向。然而,无良棒子游戏公司似乎忌惮这种态势的进展打破自己的垄断地位,于是在进一步压榨利润的同时,指手画脚的妄加阻挠。从一系列真金白银打造的“庭外和解”不难看出,纵使这些公司的嘴脸千变万化,心里念叨的始终无非还是一个“钱”字。
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无良棒子游戏公司凭借厚实的脸皮刀枪不入,那么我们,又该靠什么向他们大声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