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标准问题

(2023-05-07 10:38:44)
标准问题


         我已为我们的中医写了超过500篇的系列博文,这些博
足以明我们中医治疗疾病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事实上,电视也在不断介绍中医有效治疗疾病的大量实
例。

       可是,面对大量事实,为什么总是有人坚决不承认中医
可以有效地治疗疾病呢?而且他们狡辩起来还总是那么地振
振有词、煞有介事!

       经过十几年来的观察分析,我发现有三大问题急需解决。

       那就是:标准问题、平台问题和格局问题 

        本文就来谈谈标准问题。

        中医历来就是我们养生治病的有效方法,虽然也确有这样
样的问题,但所有这些都是可以自我完善的,也可以汲取
它学科的知识来进一步完善。

       可惜的是,一百多年前,正值我们积贫积弱之时,西医
趁虚而入,后来竟然喧宾夺主,成为我们医学的唯一标准!

       客观地说,西医确实为我们的医学进步实现了巨大跨越,
并不能因此就要把我们的中医说得一无是处。

       这就像我们学会了开车,但并没有多少理由去鄙视步行
者,更没有必要废掉自己的双腿!

       所以,我们应当遵循医学第一定律:

                     讲医学就应当用事实说话、疗效说话 


       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谁都知道,李白是位诗人。可是,如果有人认定:

                     不会英语的诗人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诗人

           那么,在这样的标准下,即使是李白,其诗人地位也
是难保的。
       
           可不要认为这是无事生非的遐想:

              一百多年来,我们的中医就是被这类似是而非的标
准给坑苦了:

              因为西医无法解释中医,所以中医不是医学。

       产生这类悖论的根本原因就标准错位,继而由于标准错
产生了价值判断错位!

       其实,西医有西医的判断标准,中医有中医的判断标准,
而两种唯一的共同标准就 看疗效!

       否则就是没完没了的相互纠缠,而让患者茫然不知所措!

       不妨打个比方吧:

              西医是苹果、可用竹篮来计量,因为苹果个个看得
见,也数得出来;

              而中医是水、可用葫芦来计量;
                 中医像水一样,其形不定;
                 中医还像水一样,也不清爽,

                 而更重要的是:
                    中医更像水一样,
            润物细无声

       如果有人认定,竹篮既然可以计量苹果,也应当用来计
水,其理由是:统一标准

       那么可想而知:

水的计量结果是多么的可怜

       这就是我们中医百年来的遭遇,早就应当反思了!

       一讲到中医,那些伪学者 就狐假虎威,说国外是怎么做
的、已有国际标怎么做的、鲁迅是怎么说的,云云。

       其实,站在中医可以有效治疗疾病的大量事实面前,
这些说辞都是苍白无力的!

       我们早就应当反思:什么是医学?

       何为医学?根据《陈氏说文解字 》可知:

 医学
     就是医治疾病的学问。
    
          所以,根据这个定义,任何可以有效医治疾病的方法都
理所当然地归属于医学知识宝库,关于这一点,没有时间差
异、没有学派差异、没有区域差异、没有个人差异、也没有
种族差异。

          只要我们坚持这一点,很多混迹于医学讨论中的话术、
骗术或诡辩术都必将自行瓦解。所有狐假虎威的家伙都会自
惭愧、无脸见人!

       所以,我们早就应当认定:

           考量中医、西医的唯一标准就是疗效,而不是什么西
理论。其余的说辞都是为了暗藏私货,不足为信!
    
       而且如果我们用疗效作为考量医学理论的唯一标准,那
以避免某些半吊子医学理论长期地妨碍着医学发展!

    (本文成稿于2022年5月1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TCM,Not.Witch.2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