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西医结合为上策

(2023-01-06 15:58:01)
中西医结合为上策
   

      有位网友看到我的博文后,就发评论说:       
         老人家说: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陈子答曰:您说得对!
          中西医结合为上策。

          本来我们既有先进的西医,还有非常有效、非常实用的
中医,这就是我们医学发展的优势。
          而这种优势就主要源于我们的中医。

          我们的中医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并且已有超万亿人次参
与了这样长期的、有效的医疗大实践,所有这些都已经为我们
了极为丰富、非常有效的医学资源,这样的医学资源既有
实用价值、又有理论价值。

          所以,我们应当认识到,像这样地同时拥有空间大跨度
和时间大跨度的医学资源积累早已超过了所有其它医学,也包
括西医。

          因此,我们的中医实际上已经为我们的医学发展提供了
超大规模的、非常有效的大数据样本空间,这就为众多的医学
突破提供了丰富的契机。
   
           可惜所有这些全被某些专业半吊子给糟践了!
           他们就是要将这种学术优势变成劣势、他们仅仅为图一
己的专业偏执之快感而不顾患者死活,他们纯属学术败类!

       就算看看电视,也可以发现,中西医结合为上策。
       如果经常看看央视所播出的健康节目,我们不难发现:
           西医结合,可以更好地、更有效地治疗更多的疾病。

       健康之路等节目常常告诉我们两种情况值得注意:

        1、我们常常可以看见某些疾病西医说不清楚、也无法有
效治疗,而中医却可以很好地认知,并且可以有效地治疗这些
疾病;

        2、我们也可以看见某些疾病,中医说不清楚、也无法有
效治疗,而西医却可以很好地认知,并且可以有效地治疗这些
疾病;

       所以,中西医优势互补是非常明显的。

       任何一位真正有学者风范的医生都不应当忽略这些实事,
而是应当直面事实,向事实学医治方法,以启迪很多的治病
思路,只有这样,才是对患者负责、对疗效负责、对医学负
责。

       面对大量事实长期地装聋作哑或长期地一概否定,这是
子,与学术无关。

       其实,跨学科交流是学术发展的一种自然生态。
       所以,中医、西医携手共进也应当是医学的自然生态。

       如果只是在自己可以理解的知识体系里循环论证、自娱自乐,梦游到永远,而罔顾大量实事、罔顾患者的无助和痛苦,
那就是不负责!

       只是在自己可以理解的知识体系里循环论证、企图否定大
量实事,这就是傻子数豆子游戏,数来数去数不清爽,还骂豆
子太多,应当远离这类低智商游戏!

      不妨换个思路说说吧,谈谈中英文翻译。
      来看看一句诗词的翻译吧:

         我失骄杨君失柳”这句诗应当怎么翻译成英语?
      也许有人自认为可以很好地译出,但最终很可能有两个结
果:
         1、翻译文字多多少少有点像说明书;
         2、毫无诗意。
              客观地说,很难将原诗句的意境真实再现、也很难展
汉语的工整和优美,更难将两者同时展现。

       可是我们决不能就此认定,汉语不规范、汉语不科学,跟
着鲁xun要废除汉字。

       类似地,我们也不难找出英文文学作品很难翻译的英语原
文。
        为支持运动减肥,我提出:

                         Sports, Or 死胖子 !
                       (赶快运动,否则会发胖的)

        也有人尽管辛苦锻炼,仍然很胖。
        或曰:      Sports & 死胖子 !

        这些话翻译起来很简单,但要保持原有的韵味却是很难的。

        显然,中文、英文各有特点、或曰,各有优势。


        其实,中医和西医的关系也无非就是这样。

       总之,中西医结合为上策。

(本文成稿于2022年1月1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