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提防伪学者(4.知识的工具性)

(2022-09-30 16:20:23)
提防伪学者(4.知识的工具性)


       也许有人不明白,伪学者热衷于展示其专业知识,难道这
有错吗?!

       其实,就是这个问题使得伪学者可以长期地潜伏在我们周
围、并且可以尽情地表演而无所顾忌,其实也确实没有多少人
有能力识别这种伪学者,或者说很多人无暇顾及这些隐藏得很
深的问题。

       也可能明明知道这些伪学者是在胡搅蛮缠,却对他们束手
无策、无可奈何也。

       应当承认,这些伪学者确实是各种知识的杂耍高手,他们
特别善于炫耀其专业知识,而这也确实为他们的心术不正、动
机不纯提供了最得意的保护。
      
       而实际上,这些伪学者的问题也就出在对待知识的态度。
    
       其实,我们早就应当揭穿伪学者的把戏,使得知识和技术
的普及和应用尽早回归到理性健康的轨道。

       为了鉴别这些伪学者,我们必须首先掌握关于知识的知识。

       简单地说,我们理清楚以下几点就足矣对付所有骗术:

        1、知识的工具性;
             作为工具,知识本身的善恶性不明,知识仅仅是在被
善意地使用、正确地使用、理性地使用,才会产生正面效应。 
否则就可能适得其反。

             伪学者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应用大量知识来诱导他人
错误地思维。这确实也是隐藏极深的伎俩,一般人根本无法摆
脱这类花招。

       例如,中医可以有效治疗疾病,这已有大量事实;
                 中药有一定的 毒性,这也是事实。
 
       而对于我们这些患者或潜在患者来说,有三个很重要的
问题,那就是: 
             为什么中药可以治病?
             怎么才能在避免中药毒性作用前提下应用中药治病?
             能否找到更有效、更安全、更便捷、更廉价的治病方
法?

       但伪学者对这些问题未必感兴趣,所以很少考虑这些问题、
对于他们来说,重要的是先下结论、后找理由、实在不行就耍
无赖。

       于是,这些伪学者就竭力叫卖:
                 什么“中医不科学”、什么“中药有毒”等;
       然后利用大量知识来循环论证,当然,对他们不利的知识
们是不会提及的、有时也会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由于伪学者的言辞全是专业术语的堆砌,所以很难反驳,
也确实让人感到无从下手。

       其实破解这种谜团也很简:那就是让事实说话、让疗效说
话。因为没有任何医学胆敢不讲事实、也因为没有任何医学胆
敢不疗效。

       之所以伪学者的言辞显得那么难对付,就是因为伪学者利
用知识的工具性来实现他们所亟需的障眼法。以期达到长期迷
惑患者的目的。

       显然,知识仅仅是在被善意地使用、正确地使用、理性地
使用,才会产生正面效应。

       不妨再举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知识的恶意使用:
       我们大都对食物的消化过程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且讲解食
物消化的知识也是好事,无可厚非。
       可是如果有人偏偏在别人吃饭时大肆讲解食物消化过程,
特别是这个消化过程在直肠中的具体进程,甚至还要在饭厅的
大屏幕上动态演示这个进程,那就是知识的恶意使用。

       知识的恶意使用一般都隐藏得很深,几乎无人可以识别,
不妨再打个比方吧。

       婴儿饿了,我们喂婴儿喝奶,那就是件好事,可是如果喂
得太多,婴儿都吐了,还要继续强行喂,那就是存心把好事办
成坏事了。

       伪学者的问题就是这样,他们大量唠叨专业知识,而不关
注实际问题,更不关注实际效果,一味恶意地诱导大家偏离正
题。

       所有这些都足以证明:伪学者只在乎自己的看法,不关注
事实、不关注疗效、不关注患者,所以他们毫无善意可言。

       总之,识别伪学者的第一手则就是:正视知识的工具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