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终于出现了小圆亮点,而后慢慢扩大。这是出口,越来越近了。外面的光线丝缕般渗入,渐渐拧结为光柱,披耀我身——我知道了什么是天堂之光。
——节选自夏鸥《浩野萍踪》(文字带我渐入佳境,犹如身临其境。有此美感相与,孰惧远足劳顿?)
河间的大梁
车至大屯乡,进入“北京十环路”(这是我给112国道的称呼。“1”字打头的国道中,唯有这条是河北境内围绕北京周边城市的环线,其余11条都从北京出发,放射状辐射全国),路稍窄点,但比我在保定看到的、从高碑店到易县的路段强多了。兴州河北山环绕,这里还看不见。
张百湾,兴州河入滦处,大概名字就是“汇聚百湾”的意思。开始转行张隆公路。路不宽,但很平整,路侧盛放之灌木,伸出枝条探向路面,行进间胸肩多有拂蹭。此路起始为延滦河上行,后跨山而入伊逊河流域。

行进间目睹村民之秋收。夏鸥/摄
两河中间有大山梁。近半时辰接近山巅,路面忽平,顿感身下轻松,而一长隧巍然出现,入口上方赫然刻着几个大字:“伊茨梁隧道”。
这是出京来遇到的第二条隧道。古北口隧道很短,转眼就过了;这条不一样。进入的那一刻,眼前立时漆黑,山路突然变为夜路。眼睛稍适应后,见大车之灯往来如流星,身边穿梭划过。看不清脚下路面,车速放得很慢,一脚离蹬而探出,以防万一。
总不见出口,里面的时间变得很慢。只有一边感觉着轮下的情况,一边倾听身旁陆续生现又渐逝的货车轰鸣。
前方终于出现了小圆亮点,而后慢慢扩大。这是出口,越来越近了。外面的光线丝缕般渗入,渐渐拧结为光柱,披耀我身——我知道了什么是天堂之光。
呼啸而出。灿烂白野浸满目葱茏又现,——还是下午啊!
此后下梁;路多绕转,速度仍不能快;加上距长,又是半天。最后终于下得梁底,进入伊逊河谷地。
爷俩短信:
我:
到隆化就差不多了。早歇!
儿子:
看看,此不可先据公里数确定行程。现刚翻过一梁,距隆化三十公里余。若前无大坡,则过隆化多走一点;上坡艰难,就力争到隆化城内安歇。
儿子:
现走省道,路平但不甚宽。梁就是坡最高处,刚才是一隧道,长且昏黑无灯。坡路变夜路是好事,但眼睛来不及适应,洞窄而大车轰鸣,更要小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