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 1973 年,我 8 岁,父亲带着我到他的一位朋友家去做客。朋友的家离西宁城较远,仿佛是一个工厂区,我记不大清了。我和父亲乘了两个多小时的车才到他们家。叔叔和阿姨两人生活,他们的孩子在上海外婆家。也许是他们太思念自己的孩子,所以见了我格外亲热。
晚饭时,叔叔家来了一位客人,是从上海出差回来的同事,他给叔叔和阿姨带来了一只不大的塑料袋,里面盛着新鲜的花生米。那花生米是粉红色的,一颗一颗又小又干净。等客人走了,阿姨就把它放在靠墙的桌子上。我已经很久没吃到花生了,而且我们家从没买过这么多这么好的花生,所以吃饭的时候,我一边扒拉着碗里的饭,一边忍不住地朝桌上放的花生看。可能是阿姨看出了我的心思,便说:“先吃饭,回头阿姨炸花生米给你吃。”我点了点头。
晚饭后,父亲要带我回家了,叔叔和阿姨逗我说:“让你爸爸自己回去,你跟阿姨住一晚,明天让你爸爸来接你吧!”我抬头看了看父亲,父亲好像很犹豫。阿姨拉着我的手说:“怎么样,留下好吗?”父亲答应了,说好第二天来接我。
父亲走了,叔叔和阿姨领着我在厂区散步。那天天气很好,晚霞的余晖照耀着葱郁的绿树,在一片厚厚的绿草地上有很多孩子在奔跑、跳跃。我很快就融到孩子们的游戏当中,忘却了一切。等到星星亮了,疲惫的我才被阿姨带到了床上。
第二天早晨一醒来,我才发现这陌生的大床很不适合我,我开始想父亲了。我吃了一碗泡饭,想出去玩玩,可觉得什么都没意思了连环画都看过了,外面也没有小朋友在喧闹,叔叔拿了份报纸在读,阿姨在房间走来走去不知在干什么。显然他们已经不在意我了。
好不容易熬到中午,还不见父亲的影子,我有点想哭了。阿姨把一碗米饭放在我面前,耐心地劝我吃饭,我无奈地抓住筷子慢吞吞地吃着。这时,我听到了敲门的声音,我飞快地跑到门边把门打开,真的是父亲,我扑在父亲怀里!
我和父亲坐上了回家的公共汽车,一路上说笑着,父亲问我:“阿姨家好不好?”我说:“阿姨家好,可是咱们家更好。”父亲又问:“阿姨给你炸花生米吃了吗?”我这才想起阿姨家的花生米,“阿姨没给我吃花生米,她把花生米拿走了。”父亲哦了一声,便不再言语……
20 多年后我才回过味来。那时父亲在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工作,新疆阿尔泰地区发生大面积鼠害,父亲去那里灭鼠,回到西宁待不上几天就要返回,他是多么珍惜跟女儿在一起的每一点时光。割舍一夜亲情,把我留在朋友家里,不就是希望我能吃到那个年代少见的花生吗?不就是想满足我那一点点愿望吗?可是我没有吃到,一粒也没有吃到。
父亲当时一定很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