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忆俺爹之三:拉大锯

(2006-12-21 09:58:04)

回忆俺爹之三:拉大锯

爹从11岁开始拉大锯,一直拉了70多年.(1976年)


    学木匠,得先学拉大锯。“百日斧子千日锛,大锯只须一清晨。”木匠活中,最好学的是拉大锯。
“拉锯拉锯,你来我去。”虽说简单,但真正拉好,也不是易事。拉大锯重要的是两手端平锯梁,拉锯和送锯用力适度。
我第一次拉大锯是12岁,爹说他比我还早一年。
那是一个假期的早晨,爹把一段最好拉的梧桐木放上墨线,让我跟他一起拉。我从小见别人拉得轻轻松松,欢欢快快,但我第一次把大锯端在手中,却不知怎么拉下第一锯。爹在大锯另一头告诉我,两肩放平,两手端平锯梁,往怀中平拉就是,锯是带齿的,只要移动,自然就越拉越深。爹轻松地拉过去了,轮到我拉过来时,不是锯条弹起来落不到墨线上,就是锯齿死卡在上边拉不动。爹说:
“锯条弹起来,是用力轻了,锯齿卡住拉不动是用力重了。应该两手放松,不要死死攥住锯把,这样,心也会放松,锯条才能轻松地拉过来,送过去。”
我照着他的说法试了几下,还行,锯条开始进入木头了。梧桐木木质软,好拉,但锯条也容易走墨。锯条偏右了,我就狠狠抬左臂,右臂使戏往下压,想把锯条再折回来走正墨,但越用劲,越不行,锯条离墨越远。爹在另一头知道我拉走墨线了,就跟我换过位置来,告诉我不要心急,不要用力太大,要把锯抬起,轻飘飘地往正墨上靠,这样锯条便走正道了。另外,初拉大锯,要目不斜视,才看得准,拉得准。我按爹说的话去做,虽说拉得好了一些,还是“飞龙走蛇”,锯条弯来弯去。这一天,把两厘米厚的板子,拉得厚薄不平。

回忆俺爹之三:拉大锯

爹在做木匠活,他说:"墨线打在木头上就成了规矩,拉锯就得照着墨线走,凡事都要按着规矩走."  (1976年)


   第二天再拉,心情不紧张了,锯也拉好了。那时我个子矮,大人站在地上,我得站在矮凳上。到了十六七岁,才能和爹站着平拉。但遇到长木头,两人都须站到长凳上。我喜欢拉更长的木头,如果在两米高以上,凳子就要吊得很高,站在上边,虽晃晃悠悠有些不稳,但居高临下看四周,却很神气。以后,我不但学会了拉一抽锯,还学会了拉三抽锯。三抽锯就是拉过一段长的,再带两段小的,锯条的声响便由一抽锯的“嚓、嚓”变为“嚓——嚓嚓”,十分轻松欢快。爹给拉三抽锯起了个挺有诗意的名字“凤凰三点头”,爹说,名字虽好听,拉起来也欢快,出活却少,不如一抽锯,一下是一下,送拉的锯条长,出活多。
拉大锯,拉个一天半天还耐得住劲,若拉时间长了,就觉得音调乏味了。记得上初中时有一个暑假,我拉了20天大锯,便想打退堂鼓。爹看我不高兴,对我说:
“学木匠要先拉三年大锯,你知道为啥?不是说拉三年才能学会,是三年中让你悟两个理:一是懂得两人配合才能完成一件事,不论干啥事,要讲合作;二是磨磨性子,干事不图虚,要脚踏实地,一心一意。这个理悟通了,即使这辈子你不干木匠,干啥也能干好。”
真没想到,在平平常常的拉大锯上,爹还讲出了这么多的道理。当然,那时我还不完全懂,等我走上了社会,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坎坎坷坷以后,回过头再回味一下爹的话,才理解了其中的含义。搞摄影,做事业,还有做人,我何尝不是像拉大锯那样,目不斜视,照着墨线,一锯一锯地“拉”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