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观展(20)——实证中国:玉器文明

标签:
上海博物馆 |
分类: 博物观展 |

↑ 这件虎首玉璜由两段组成,且不是同时出土的。右边长的一段是1985年被盗挖、哄抢,1987年征集到的,左边短的一段则出土于2007年。
玉因稀有而独特的矿物学属性被先民们赋予了特定的观念形态。琢玉从开采到制作的各个环节都消耗着大量的社会生产力,更需要严密有序的社会组织来支撑。
崧泽时代,除了提高了材料的辨识能力,玉也从简单装饰用途向着代表身份、等级的玉礼器发展。
良渚文明对于玉器的热爱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他们用玉来划分等级、区别身份、显示权力,创造了琮、璧、钺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玉礼器及其背后的礼仪系统,最终形成了一套不同阶层人群的用玉制度和社会规范。良渚玉礼器雕刻的“神徽”图案,彰显着“神王合一”的统治观念,是维系整个广域国家社会的统一信仰与纽带,反映了极高的社会凝聚力。可以说,长江下游早期文明的最重要特征就是玉器文明,开创性的礼玉制度对后世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留有片切割痕的玉料

素面半成品玉琮

玉冠状器·凌家滩文化

透雕玉冠状器

玉背象牙梳

玉三叉形器

透雕玉冠状器

绞丝纹玉镯

玉琮

玉璜串
玉鹰·凌家滩文化
这是一件鹰、猪、太阳“合体”的双面雕刻器物,造型独特,内涵丰富。

耦合式玉璜·凌家滩文化

透雕玉璜

玉镯

玛瑙钺

瑁镦组合玉钺

玉琮


2010年在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址出土的史前最美象牙权杖,首次完整清理出来并公开展示,上面直立的是复制品,下面横置的是原物。

权杖上刻满繁复、精美的纹饰。

2023年7月4日摄于上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