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两日(1)——良渚博物院

标签:
良渚博物院 |
分类: 游遍神州 |

按传统的文明标准来衡量,中华文明的起始时间只能定在以殷墟为代表的晚商时期。随着对良渚古城遗址全面发掘、良渚文化的深入研究以及具有中国特色文明标准的提出,中华文明的起源已上推到5000年左右,最重要的依据便是良渚文化——“良渚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
最高领导在浙江任职时,高度重视良渚,“圣地”之说便是当时提出来的。因此,良渚文化的研究和遗址、博物院的建设得到空前重视。2月25日,我和老伴专程前往良渚,参观博物院、遗址公园及杭州版本馆。
良渚博物院常规展览的主题是: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这句话来自最高领导2003年在浙江时参观良渚的讲话。
展览分为“水乡泽国”、“文明圣地”、“玉魂国魄”三个展厅,展示了良渚遗址和良渚文化的考古成果、遗产价值,体现了良渚文明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贡献。
第一展厅
五千年前后的良渚文化时期,先民们种植水稻、养殖栽培;制陶、纺织、制骨、治石、髹漆、琢玉等手工业生产专门化、体系化;此外还出现了一套被视为原始文字的刻画符号系统,高度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为良渚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发现、认知、命名“良渚文化”的三位考古学家


碳化稻谷

各种石制农具

陶器

象牙权杖(3D打印的复制品)

竹席残片

木陀螺

木构件

漆器嵌玉

刻画符号,部分可视为原始文字



第二展厅
2007年考古发现的良渚古城遗址,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被誉为“中华第一城”。经过八十多年的考古历程,显示出良渚古城的规划营建和结构布局具有东亚早期城市文明的典范。
房屋复原

作坊区复原

木构水井

大型水利设施的营建

护坡木桩

宫殿区模拟复原图

3D打印的反山王陵

内城示意图

发掘现场还原

第三展厅
良渚时期的用玉已形成明显的等级之分。以神徽像作为共同信仰的神,并与玉琮、玉钺、玉璧为代表的神权、军权、王权形成良渚社会独具特色的用玉礼制,反映了良渚社会是具有政教合一特征的国家形态。良渚玉琮传播四方,延绵至今,对中国文明的发展与传承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玉璧

成组玉锥形器

成组玉半圆形器

玉管

龙首纹玉镯

玉钺

玉琮

2023年2月25日摄于良渚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