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浙东(8)——宁波博物馆:河南文物珍宝展

标签:
博物观展 |
分类: 游遍神州 |

前两天博客又出了状况:不能“点赞”、打不开博友的目录,新发博文照片不能显示。我的博文主要是旅游和看展,以图片为主,基本上是“看图说话”,没有图片,便成了“言之无物”。现在博客又恢复正常了,当然只是“系统维护中”的“正常”,故将前天的博文重发一遍,让路过的博友一窥原貌。
2016年春天自驾河南,专门去郑州参观河南博物馆,不料彼时新馆尚未完工,只看了一个规模不大的临时展览。三年后,在宁波博物馆与河南博物馆的珍宝不期而遇,当时的遗憾略有弥补。
在我们到宁波的前三天,“华夏文明之光——河南文物珍宝展”在宁波博物馆开展。这个展览时间跨度大,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2世纪;展品丰富,有夏商青铜重器、两周秦汉礼制玉器、唐宋金银瓷器;文物价值高,一级文物就有30件,包括夏代铜爵、西周玉覆面、唐代花口金盏、北宋刻花人物纹瓷枕……。只是时间匆忙,又没有事先做功课,有些精品文物“视而未拍”。
↓ 铜爵,夏,偃师市二里头出土。
中国最早的铜爵实物。

↓ 妇好方斝,商,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斝是古代盛酒、温酒之器,后演变为礼器;方形器一般都出土于高等级贵族墓葬。


↓ 父乙角,西周早期,1986年河南信阳浉河港出土。
青铜酒器,通体乌黑发亮,黑漆古状,在商周青铜器中极为罕见。


↓ 垂鳞纹青铜升鼎,春秋时期楚地的青铜礼器。器物上除了具有时代特征的蟠螭纹,还有几个神秘的小怪兽,体现了当时繁复的青铜工艺。
所谓升鼎,就是形制一样、大小相次的列鼎。

↓ 黄夫人甗形盉
盉为古代调酒的器具,黄夫人甗形盉的造型与传统的盉不一样,形制是甗形,但又有曲柄,器型小巧精致,是研究春秋早期青铜盉形制与功用的重要物证。

↓ 蟠龙纹铜方壶,春秋,1997 年新郑市郑国祭祀遗址出土。

↓ 龙纹器座,出土于和尚岭2号墓。

↓ 鎏金铜牌饰,西汉,1991年保安山二号墓出土。
青铜牌饰于车舆板上或组合镶嵌于车窗上,这件牌饰所表现的内容是伏生授经的故事。

↓ 父乙觥,商,1955年河南省鲁山县出土。
该觥造型规整,纹饰清晰,保存较好,是研究商末周初青铜器冶铸珍贵的实物资料。

↓“长子口”簋形觥,西周早期,1997年河南省鹿邑县长子口墓出土。
该觥造型奇特,圆雕、高浮雕和浅浮雕相结合,无地纹,明快疏朗。铭文“长子口”说明了墓主人的身份,对研究长氏与商、周王朝的关系、中原文化与东夷文化的关系有着重要的价值。

↓ 镶红铜龙纹方豆,春秋,1978 年河南固始县侯古堆墓出土。
通体镶嵌红铜龙纹,光泽无锈,色彩金红分明。铜豆的盘底和盖里,均铸有“怡之食奇”四字铭文,为铜豆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 青铜神兽,春秋,1990年河南省淅川徐家岭9号墓出土。
遍布全身的龙凤纹饰由翠绿色的孔雀石镶嵌而成。神兽造型诡异:龙首、蛇颈、虎身、豹尾、龟足,充满神秘色彩。其用途很可能是编罄架或者是鼓架。


↓ 金缕玉衣,西汉,1986年河南永城芒山镇僖山汉墓出土。
长度为1.76米,用金丝将2008块玉片连缀而成。金缕玉衣是丧葬用玉中的最高档次,可以推断这应该是西汉国王级别的王族陪葬品。

↓ 玉牛形调色器,西周,1964年洛阳市北窑14号墓出土。


↓ 玉覆面,西周,1990年三门峡市虢国墓地虢季墓出土。
玉覆面又称“幎目”,是在死者面部覆盖缀有玉石片的绢帛面幕,为古代贵族墓葬中常见的葬玉。

↓ 卧姿红陶狗,东汉,1978 年南阳市东关环卫处工地出土。

↓ 胡人牵马俑,东汉,南阳出土。

↓ 彩绘舞蹈伎乐陶俑群,西汉,河南尉氏出土。

↓ 白釉龙柄象首壶,隋,安阳出土。

↓ 黄釉舞乐扁壶,北齐,1971年河南省安阳县范粹墓出土。
白色胎质,通体施褐黄色釉,壶身两面似为同模印出的“胡腾舞”图案。

↓ 三彩天王俑。

↓ 三彩双龙尊,唐,洛阳出土。

摄于2019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