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过浙东(4)——保国寺

(2022-08-04 16:58:13)
标签:

保国寺

分类: 游遍神州
风过浙东(4)——保国寺

保国寺位于宁波西郊灵山的幽谷中,始建于东汉,重建于北宋,是我国江南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1954年在全国文物普查被发现,被确认为北宋建筑,196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国寺大殿是一座罕见的古代木结构建筑,它不仅较好地保留了其建造时代的建筑形制和构件,而且不少作法能与《营造法式》的规定以及同时代建筑做法相印证,为全面地研究古代建筑史、深入探讨《营造法式》提供了难得的实物例证。


风过浙东(4)——保国寺


保国寺建筑群位于灵山南山麓,依山势而建,山道幽静,古树参天。

风过浙东(4)——保国寺


天王殿前的唐代经幢,1984年由外地迁于此地。

风过浙东(4)——保国寺


大殿前的净土池为南宋年间遗物,“一碧涵空”,水波荡漾,锦鲤浅游。

风过浙东(4)——保国寺

风过浙东(4)——保国寺

风过浙东(4)——保国寺


大雄宝殿,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是长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大殿结构独特,气势恢宏,平面布局呈正长方形,进深大于面阔;柱子作瓜棱形;斗栱粗壮,结构复杂,彰显宋代建筑的特点。整个大殿没使用一枚铁钉,仅靠斗拱之间的巧妙衔接和精确的榫卯技术,承托起整个殿堂屋顶50余吨的重量,其独特的建筑工艺,堪称一绝。

风过浙东(4)——保国寺


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样式,两层屋檐紧紧贴在一起,与一般的重檐大殿不同。其实,下层屋檐并非宋代原构,而是清代增设的,所以整座大殿的比例并不协调,只有进入殿内,才能感受到宋代建筑风貌。

建筑模型还原了宋代保国寺的原貌。

风过浙东(4)——保国寺

风过浙东(4)——保国寺

风过浙东(4)——保国寺

风过浙东(4)——保国寺


精美绝伦的大木藻井是殿内木构装饰最精彩的部分,在大殿前槽天花板上,巧妙地安排了三个与整体结构有机衔接的镂空藻井,用天花板和藻井遮住了大殿的梁架,由于下面不容易看到,故又被称为“无梁殿”。

风过浙东(4)——保国寺

风过浙东(4)——保国寺

风过浙东(4)——保国寺


“星斗昂拱,结构甚奇,为四明诸刹之冠。” 保国寺大殿斗拱硕大,共计20种,依据所处的位置不同变换组合方式,充分发挥了斗拱各部件的力学性能。斗拱用材断面高宽比为3:2,这个比例兼顾了构件的刚性、强度和原木的出材率,达到最理想的受力效果和最高出材率的经济适用性。

风过浙东(4)——保国寺

风过浙东(4)——保国寺

风过浙东(4)——保国寺

风过浙东(4)——保国寺

风过浙东(4)——保国寺

风过浙东(4)——保国寺


保国寺大殿的柱子非常独特,由于大木难得,大殿承托屋架的柱子由多根小木料拼合而成,这种既省木材又牢固美观的拼合柱称为瓜棱柱,保国寺大殿是最早使用拼合柱的实例。

这些柱子略带倾斜,谓之“侧脚”,目的是借助于屋顶重量产生水平推力,增加木构架的内聚力,以防散架或倾斜。侧脚这种做法对实施工技术要求非常高,明代以后不再采用。

风过浙东(4)——保国寺

风过浙东(4)——保国寺

风过浙东(4)——保国寺


现在保国寺全称是“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在大殿陈设有宋代古建及结构模型,在配殿有专门保国寺及宋代文化展览。

维修时发现的木梁上的墨书题记为大殿建造时间提供了最可靠的证据。

风过浙东(4)——保国寺

风过浙东(4)——保国寺


保国寺还有钟鼓楼(嘉庆年间),天王殿(宣统年间),藏经阁、观音阁(民国年间)等殿宇古迹,它们与大雄宝殿、经幢、净土池等构成了唐、宋、明、清、民国等各个时期的木构建筑群,是名副其实的建筑博物馆。

风过浙东(4)——保国寺

风过浙东(4)——保国寺

风过浙东(4)——保国寺

           摄于2019127日、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