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过无痕7806
风过无痕7806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190
  • 关注人气:43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天文馆(2)——雕塑与装置

(2022-07-17 17:03:09)
分类: 博物观展
上海天文馆(2)——雕塑与装置


上海天文馆将艺术雕塑与装置作为天文馆展示的一部分,以“连接人与宇宙”为母题,向海内外艺术家征集作品。

有些天文上的概念比较抽象,难以用科学的语言通俗表达,却能巧妙地用艺术语言将其呈现出来。大型艺术雕塑和装置的加入,将科学的理性之美与艺术的创造之美融为一体,为天文馆增添了更大的吸引力。

 

日本艺术家多田美波的《宇宙》,用极其简约、抽象的线条和形体表现无形无相的宇宙,镜面不锈钢材料反射周围环境的各种光线,将人物影像都“框”了进作品。

上海天文馆(2)——雕塑与装置

上海天文馆(2)——雕塑与装置

上海天文馆(2)——雕塑与装置


美国艺术家安东尼·豪的雕塑以中国农历中的月相《朔弦晦望》命名,将卫星(月球)、行星(地球)、恒星(太阳)的动向(运动本身及其光芒)抽离出来,将其表现为一种全新的动感雕塑。作品动感部分会因光线明暗而调整转速,也暗喻月亮的阴晴圆缺是由于月球在不同位置反射太阳光而形成的。

上海天文馆(2)——雕塑与装置

上海天文馆(2)——雕塑与装置

上海天文馆(2)——雕塑与装置


↓《光的速度》是美国艺术家米歇尔·奧卡·多纳的作品,位于天文馆家园展区入口处,营造出一种踏入天文科学探索之旅的仪式感。浮雕中大量的光线造型使人联想到天光被吸入,入口如同相机镜头,缩小了光圈,减少了日常活动引起的静电干扰,使焦点可以集中在展览展示上。

《光的速度》不易察觉,当时只拍了作品说明,这里选用了一张网络上的照片。

上海天文馆(2)——雕塑与装置

上海天文馆(2)——雕塑与装置


《宇宙的演化》,只看到作品说明,没有找到作者介绍,可能是当时刚安置的。

上海天文馆(2)——雕塑与装置

上海天文馆(2)——雕塑与装置

上海天文馆(2)——雕塑与装置

上海天文馆(2)——雕塑与装置


法国艺术家文森特·勒罗伊的雕塑作品《生命》,作品最初的灵感来自小行星进入大气后的变化过程,同时又受到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之一有孔虫的多样形态的启发,最终构建出一系列令人惊叹的动态造型。

《生命》第一张照片选自网络。

上海天文馆(2)——雕塑与装置

上海天文馆(2)——雕塑与装置

上海天文馆(2)——雕塑与装置

上海天文馆(2)——雕塑与装置

上海天文馆(2)——雕塑与装置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矗立在天文馆室外草坪上的不锈钢雕塑作品《引力》,日本艺术家郡田政之创作。雕塑由12个镜面不锈钢椭圆球体组成,它们相互吸引、牵扯,仿佛要向四周迸射,但似乎又有一种力量将它们向中心拉扯,组成一个稳定的平衡结构,旨在表现宇宙空间中天体的相互作用关系。当观众走近雕塑,周围环境、人、物的影像投射在不锈钢镜面中,也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上海天文馆(2)——雕塑与装置

上海天文馆(2)——雕塑与装置

上海天文馆(2)——雕塑与装置

上海天文馆(2)——雕塑与装置

上海天文馆(2)——雕塑与装置

上海天文馆(2)——雕塑与装置

上海天文馆(2)——雕塑与装置

上海天文馆(2)——雕塑与装置

摄于2021年—2022年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