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丙察察(2019—21)德格印经院

标签:
德格印经院 |
分类: 长途自驾 |

2019年7月10日
德格是离开西藏到达的第一个县城,德格印经院是川藏北线上重要的人文景点。
德格印经院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已有近300年的历史,这里不仅保存着20多万块藏文典籍的木刻印版,而且依然采用原始的木版印刷工艺,完全用手工印制经文,号称雕版印刷的活化石。
↓ 昌都解放纪念碑

↓ 昌都街头关于高考政策照顾加分的公示,照顾对象有双联户、基层农牧科技医护工作者、同等条件优先(军警)、极少民族四类,这是在藏区考分远低于内地基层上的再照顾。

↓ 很多藏区学生的中学、大学都是在内地上学,从流程表上看,学生进出藏区都有严格的规定、有专人负责。


↓ 德格印经院的门票和宣传资料,半票25元,65岁以上1元,这是我们买过的最便宜的门票。

↓ 许多人围着印经院转山。




↓ 印版以红叶桦木为材料,选用顺直无结的树干,用微火熏烤后放进粪池沤制一个冬天,次年将木块水煮、烘干、刨平、推光,最后才成为坯板。





↓ 经书用纸原料独特,采用一种名叫 “瑞香狼毒”植物的根须,造出的纸张质地较粗,柔性好、吸水性强,因含轻微毒性,具有虫不蛀、鼠不咬、久藏不坏的特性。




↓ 全院存放着20多万块印版,这些印版中,有经文、史籍,还有画版,储存了藏族文化中70%的古籍。每块木板两面雕刻,大、中、小版平均每面以600个音节计算,其字数总计约2.6亿字。



↓ 纯粹的手工操作,两个人一组,一人送纸、一人刷墨,最多每天可印上千页。




↓ 为了防火,印经院没有蜡烛、没有电灯,完全是自然采光。


↓ 印墨有红黑之分,据说红墨印《甘珠尔》,黑墨印《丹珠尔》。甘珠尔是佛祖亲述的经文,丹珠尔是学者著作,不只是佛经,还包括历史、医学、数学、文学等。




↓ 经院顶楼晒经台上热闹非凡,原来十几个藏族男女正在“打阿嗄”,只见他们排成队列,唱着歌,有节奏的前后左右移动脚步,同时用手中的工具敲打着脚下的碎石和泥土,这样的劳动犹如一种歌舞表演。
“打阿嘎”是一种藏族传统的屋顶或是屋内地面的修筑方法,利用当地特有的被称之为“阿嘎土”的泥土和碎石加上水混合后铺于地面或屋顶,再以人工反复夯打使之坚实、平滑、不渗漏水。用这种方法做好的地面或顶面看上去如大理石一般,平整光滑、结实耐磨。
项目经理告诉我们:整个队伍从拉萨带来,管吃住、有社保,工人每天260—280元,技术人员要500元。“打阿嘎”好看,但效率好像不高,每平米造价要3000元,这块不大屋顶工期要七八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