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漳州古城漳州文庙明代石坊 |
分类: 长途自驾 |

3月29下午逛完蔡氏古民居后,我们匆匆赶往漳州。漳州本来不在我们的行程内,临时看了一个驴友的帖子后,决定在行程中增加漳州古城。
漳州自唐代以来即为州、郡、路、府之治所,漳州古城的核心区域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唐宋以来“枕三台、襟两河”的自然风貌和九街十三巷的街道格局。 “唐宋古城、明清街区、民国风貌、闽南韵味”。漳州古城文物古迹众多,现有文庙大成殿、明代石牌坊、林氏宗祠(比干庙)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完整地保存了骑楼式店面、中西合璧式建筑、闽南风格民居等三大类古民居建筑。
↓ 夜色中的古城流光溢彩
↓ 漳州古城在2004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荣誉奖”,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近年来,先后有《台湾往事》、《云水谣》、《海峡》、《剧场》等一批影视剧在此取景拍摄。
↓ 漳州古城是闽南骑楼的集中地,老建筑虽然非常简朴,洋溢着浓郁的闽南风情。
↓ 台湾路、香港路历史街区地处商贸繁华的城市中心区,又是历史建筑、传统文化集中的老城区。老街情、慢生活、闽南味、民国风,特色鲜明。
↓ 展示漳州历史和文化的漳州古城记忆馆,可惜没有开馆。。
↓ 文庙大门附近的“德配天地”“通冠古今”石牌坊,有些人误以为是明代的牌坊,其实这是民国早期维修文庙时重建的,不过也是百年古建了,真正的明代牌坊在明清古街香港路上。
↓ 明代石牌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现存漳州石坊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双门顶明代石坊,即“尚书探花”坊和“三进宰贰”坊,3间5楼12柱,宽8米、高11米,造型端庄、雕刻精细、工艺精湛。“尚书探花”坊,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为林士章立。林士章,漳浦人,嘉靖探花,任南京礼部尚书、国史副总裁。 “三世宰贰”坊为龙溪人蒋孟育和他的父亲蒋相及祖父蒋玉山三人而树,蒋孟育是万历年间的进士,曾任南京吏部右侍郎。
↓ 漳州文庙是我国四大孔庙之一,也是漳州城内最大的古建筑群,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宋庆历四年(1044年),朱熹、郑成功、黄道周都曾到此祭祀孔子,明、清两代及民国时期,屡有修葺。
漳州文庙坐北朝南,现有占地面积约10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为戟门、丹墀、月台、大成殿,两旁为东西两庑等。漳州文庙为明代木结构建筑,但大成殿内部结构和细部装饰据专家证均为宋代遗物,是研究宋代文庙建筑的珍贵实例。
↓ 文庙现存的好像只有大成殿了,大成殿外有大片空地,估计是为恢复文庙其他建筑的预留用地。
↓ 古代对门钉数量有严格的规制,皇帝用的是横九竖九共八十一个的门钉,王侯次之,漳州文庙是横七竖七,等级较高。
↓ 大殿前檐有六根石蟠龙柱,鼓型石柱础。
↓ 伽蓝庙,位于香港路双门顶旁边骑楼的二层,据说是全国最小的空中庙宇。
↓ 漳州小吃负有盛名,品种繁多,看得我们眼花缭乱、无从下口,看名气点了一堆,饱餐一顿,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