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泉州洛阳桥 |
分类: 长途自驾 |

号称“海内第一桥”的洛阳桥是到泉州必须打卡地方。
洛阳桥能获如此殊荣,有这样几个原因:首先,这座桥建于北宋年间,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大桥跨江接海,接通了当时粤、闽北上的陆路通道,是古代著名跨海梁式石构桥,据说在世界上也是首创。其次,建桥时采用了当时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方式,如“筏形桥基”“种蛎固基”“石块浮运法”,后来闽南一带所造的石桥,大多采取了这些做法。其三,蔡襄的《万安桥记》宋碑、历代维修时留下的碑刻、中亭岛上的摩崖石刻,还有形式多样的塔、亭、石狮和武士造像等,形成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厚重的历史底蕴。
↓ 北桥头有一个陈列室,详细介绍洛阳桥的建筑历史和工程特点。


↓ 宋代蔡襄的《万安桥记》因文章精练、书法遒丽、刻工精准被称为“三绝”,原碑即立于桥南蔡襄祠内,没有开放,只能欣赏陈列室中的拓片。

↓ 桥的南北两端各有2尊将军石像,桥中央两侧有亭子2座,桥旁还有石塔5座。







↓ 桥中建于宋代的月光菩萨塔,“巳亥岁造”表明此桥建于1059年。月光菩萨头像在四方形塔身的西面,塔身的南北两面刻的是佛教偈语,东面为梵文。




↓ 整座桥一共有44座船形桥墩,这种船型的桥基设计,可减少上游来水的冲力。有资料说,这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

↓ 最上层刻有凹形的石坑,嵌入铁块来连结边缘上石块。
↓ 桥中间有一块 “晋惠交界”的石刻,泉州的三个区过去曾属于晋江管辖,当年洛阳桥连接起晋江、惠安,故此处曾为“晋惠交界”。
↓ 桥面的条石超过10米多长,重达二三十吨。



↓ 桥下有大片的红树林湿地生态区

↓ 桥下滩涂上有很多渔民用石块搭成的三角架,海蛎可附着上面生长。渔民淌着泥水采摘,很是辛苦,母女俩将收获从滩涂拎上桥更不容易,最大的生蚝卖给贩子,也只有7元钱。





↓ 一道长桥,跨越千年,连接古今。



摄于2021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