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福建(9)——福建博物院

标签:
福州博物院 |
分类: 长途自驾 |

游福州有两个重点,一个是逛三坊七巷,另一个就是看博物馆。为此,专门将酒店选在了博物馆所在的西湖公园对面。
福建博物院位于福州西湖公园之中,环境优美,是全国唯一的集博物馆、自然馆、艺术馆、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中心、水下考古基地“六合一”的综合性博物馆。艺术馆闭馆,自然博物馆非常一般,我们只进去转了一圈,博物馆的常设展览有《福建古代文明之光》、《福建戏曲大观》、《工艺藏珍》、《福建古代外销瓷》等,但只有《福建古代文明之光》开放。
↓ 有资料说:几字形的屋顶源于福建民居。老夫愚钝,虽然此后看了不少福建民居,但到现在也不知这种屋顶与哪种类型的民居相关。


“福建古代文明之光”分《山海家园 闽之先民》、《青铜辉映 礼乐初萌》、《越魂不灭 王族世家》、《衣冠南渡 闽中隆兴》、《丝路云帆 海国雄风》、《风云际会 东西交流》六大部分,全面展示福建从远古自近代的发展历程。福建地区人类起源至现代的发展作。
↓ 西周云纹青铜大铙,镇馆之宝。
铙是一种打击乐器,此器浑大厚重,稳重古朴,形体巨大,纹饰精美,国内罕见。
↓ 西周青铜剑
↓ 南朝—唐代画像砖

↓ 青釉莲花灯架
↓ “闽王王延瀚”铭铜鎏金狮形香炉
↓ 刘华墓出土的陶俑有唐代遗风,刘华是闽国第三代君主王延钧之妻。

↓ 唐波斯孔雀蓝釉陶瓶,通体施蓝绿釉,釉色晶莹。该器为波斯类型陶瓶,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入。刘华墓中共出土了三件,这是品相最好的一件,另两件在福州市博物馆,据说全世界也仅存此三件。

↓ 明代摹刻古香斋藏蔡襄帖木刻板
↓ 宋“靖康元年李纲制”锏,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古锏,锏鞘为清代红木配制。
锏为古代兵器,宋代一般多作为高级将领随身佩带之物。
↓ 元代铜麒麟
↓ 南宋褐色罗印花褶裥裙,质地轻薄透明,薄如蝉翼,织制技艺高超,为国内宋代出土织物所少见。

↓ 漳窑如来立像
↓ 漳窑米黄釉双耳炉
↓ 景德镇窑乾隆款青花缠枝莲纹六连瓶
↓ 清景德镇窑黄釉豆
↓“先烈家书展”上的林觉民致妻书
林觉民,福建福州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此件致妻陈芳佩(字意映)的绝命书是林觉民在黄花岗起义前的4月24日深夜,在香港滨江楼墨笔草书于1块白色细布手帕上,一级文物。
博物院的临时展厅正在举办“草原王朝——辽代文物精品展”, 展览的文物类别多样,包括金银器、铜铁器、陶瓷器、漆木器、丝织品以及玛瑙、琥珀等多种质地;文物级别高,珍贵文物达116件、套,其中一级文物76件、套,完整再现了契丹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特色鲜明的丧葬制度和兼容并蓄的文化风采。
辽王朝的缔造者——契丹族是公元10—12世纪活跃在中国北方的一支游牧部族,公元916年建立辽王朝,历时二百余年,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中扮演过重要角色。
↓ 龟趺石墓志
↓ 黑陶鸡冠壶
↓ 长颈玻璃瓶
↓ 绿釉凤首瓶
↓ 花口金杯,出土于耶律羽之墓,外面錾刻五组双雁衔花纹,在陕西何家村窖藏中可以见到该类风格的金银器。

↓ 鎏金高士图银杯,出土于耶律羽之墓。通体鎏金,制作有唐风遗韵。杯身平鋬七位高士,很可能是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
↓ 双雁折枝金花纹渣斗
↓ 庑殿式铜佛龛
↓ 三彩香薰,仿金银器制成。
↓ 青铜净瓶,净瓶为宗教用品,是佛教比丘十八物之一,用于盛水饮用或洗濯。
↓ 高翅鎏金银冠,出土于陈国公主墓,此类金银冠当时在北方少数民族贵妇中是一种时尚,这件鎏金银冠保存完好,极为难得。
↓ 金面具,出土于陈国公主墓,整体用薄金片锤击成型,形成浅浮雕的效果,面具周边有33个孔,用细银丝沿着穿孔将其与头部的网衣连缀起来。
↓鎏金铜铎,铎是种敲击乐器,用于重大祭祀活动。铎身通体鎏金,錾刻牡丹纹。
与中原各省相比,福建算不上是文物大省,虽然思想有所准备,参观完后还是有点失望。一是除了“福建古代文明之光”之外,其他的常设展厅都没有开放,即使主展厅,精品文物也不是很多。二是重点文物的展示,如灯光、背景比较简陋和随意,还有改进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