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华章重现曾世家文物湖北省博物馆 |
分类: 博物观展 |

2020年9月,湖北省博物馆举办了“华章重现——曾世家文物特展”,这是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湖北省博物馆疫后举办的第一个展览,也是曾国出土文物精品首次大规模展出。2021年2月,在补充国家博物馆、河南博物院、三峡博物馆、山东博物院、广州博物馆、扶风县博物馆、随州市博物馆、襄阳市博物馆等多家文博机构所藏重量级曾国青铜器后,展览重新开放。“华章重现——曾世家文物特展”的2.0版,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提升,展出的130余件(套)曾国青铜器精品,全面反映了从西周早期到战国中期之间曾国七百余年的青铜文化面貌。
展览以破解曾随之谜为线索,由“始封江汉”、“汉东大国”、“左右楚王”、“华章重现”等四部分组成。
曾随之谜
1978年,在擂鼓墩发现了曾侯乙墓,墓主曾侯乙为2400年多年前的曾国国君;1982年,又在附近发现了擂鼓墩2号墓,墓主可能是曾侯乙夫人。由于曾国在史书中没有记载,但在地理位置上又与文献中的随国相吻合,曾国和随国的关系便成为困扰考古工作者的谜题。
↓ 曾子倝鼎
春秋早期,上海博物馆藏
↓ 曾孙史夷簠
春秋早期,上海博物馆藏
↓ 曾侯乙甬钟
宋,三峡博物馆藏
↓ 曾大保盆
春秋早期,广州博物馆藏
始封江汉
“始封江汉”用丰富、精美的随州叶家山曾国墓地出土文物讲述了曾国始封这一重要问题。2011年与2013年叶家山的两次考古发掘,证明了曾国立国于周早期,始祖为南公。它扼守重要的南北通道随枣走廊,是周王室分封至江汉地区的重要诸侯国。特别是首次完整展出了叶家山126号墓出土的青铜器,为研究曾国与周王室关系、曾国的职官制度提供了新的材料。
↓ 曾侯谏鼎
西周早期,2011年随州叶家山65号墓出土
↓ 曾侯谏作媿簋
西周早期,2011年随州叶家山2号墓出土
↓ 兽面纹圈足簋
西周早期,2013年随州叶家山28号墓出土
↓ 曾侯谏作媿卣
西周早期,2013年随州叶家山28号墓出土
↓ 兽面纹罍
西周早期,2013年随州叶家山28号墓出土
↓ 兽面纹尊
西周早期,2011年随州叶家山1号墓出土
↓ 麻于尊
西周早期,2013年随州叶家山126号墓出土
↓ 麻于卣
西周早期,2013年随州叶家山126号墓出土
↓ 木溪卣
西周早期,2013年随州叶家山126号墓出土
↓ 南乎宫钟
西周晚期,扶风县博物馆藏
↓ 曾侯谏盉
西周早期,2013年随州叶家山28号墓出土
本件除三素面足外,其余器表均施以精美的三重满花纹饰,装饰风格繁缛华丽,浮雕圆雕层次分明,造型生动,是商周青铜器中罕见的精品。
↓ 蟠龙盖罍
西周早期,2013年随州叶家山111号墓出土
↓ 龙纹钺
西周早期,2013年随州叶家山28号墓出土
钺是商、西周时期高等级贵族身份的象征。
↓ 师圆鼎
西周早期,2011年随州叶家山1号出土
本件铜鼎器型高大,器内壁铸有铭文7字:“师作父乙宝尊彝”。
汉东大国
“汉东大国”展出了以枣阳郭家庙、京山苏家垄为代表的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国铜器,这一时期的曾国铜器出土于不同的地点,体现了曾国此时广阔的疆域分布,与《左传》中“汉东之国随为大”的记载相符,表明了曾国可能就是随国。
↓ 窃曲纹鼎
春秋早期,1966年京山苏家垄出土
↓ 曾仲斿父壶
春秋早期,1966年京山苏家垄出土
↓ 窃曲纹盉
春秋早期,1966年京山苏家垄出土
↓ 竈乎簋
春秋早期,1966年京山苏家垄出土
↓ 曾仲大父霝壶
春秋早期,1970年随州均川熊家老湾出土
↓ 金银合金虎形饰
春秋早期,2015年枣阳郭家庙1号墓出土
↓ 龙形簋
春秋早期,2015年枣阳郭家庙22号墓出土
↓ 曾侯與浴缶
战国早期,河南博物院藏
↓ 楚王媵随仲芈加鼎
器内底铸有铭文28字:“唯王正月初吉丁亥,楚王媵随仲芈加食繁,其眉寿无期,子孙永宝用之”。通过铭文可知,此鼎应是楚王为嫁到随国的女子芈加所作。
这件罕见的“随”字铭文铜器于2019年在随州枣树林墓地被发现,出土铜器铭文证明芈加为曾侯宝夫人,此鼎为破解“曾随之谜”,证实曾随一国两名的有力证据。
左右楚王
“左右楚王”以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的随州文峰塔出土文物为主体,揭示了曾国从“左右文武”到“左右楚王”的重要历史转变过程,并结合枣树林墓地等重要曾国考古新发现,最终揭示了曾国与随国之间的关系。
↓ 奇鼎
春秋晚期,2012年随州文峰塔29号墓出土
↓ 环带纹壶
战国中期,2012年随州文峰塔18号墓出土
↓ 错金云纹鉴缶
战国早期,2012年随州文峰塔18号墓出土
本件是组合器,由鉴、缶两件器物组成,有冰酒、温酒的双重作用。器身满饰错金三角勾连云纹,并镶嵌绿松石,装饰风格繁缛。鉴盖附两个提环,饰镂空蟠螭纹,缶放置于鉴内正中,器身满布错金三角勾连云纹。此组合器装饰精美、扣合严密,体现了战国时期的工艺水平。
华章重现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有鼎、甗、簋、盨、壶、霝等,组合完整,器上均有器主名及“甗”、“盨”、“霝”等器物的自名,十分珍贵,其形制、纹饰和铭文等特征契合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青铜器的时代风格,据学者推测可能出自湖北随枣走廊一带的曾国墓葬。“曾伯克父”青铜器群补充和印证了之前曾国高等级墓葬的考古发现,为春秋时期历史文化、礼乐制度和曾国宗法世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
↓ 下列文物依次为:簋、盨、霝、甗、鼎、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