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山西博物院 |
分类: 游遍神州 |
山西博物院建筑群由主馆与四角辅楼组成。主馆4层,逐层向外斜挑,如斗似鼎,四角舒展,方正对称。整个建筑群跌宕起伏,雄浑大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已成为太原市文化地标。
↓ 采用全景模式夸张变形,如巨轮昂首。


↓ 展馆大厅上方是八角形天井,其造型灵感来自应县木塔,具有美观大方、宽敞明亮的效果。

现行的《文物藏品定级标准》把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又分为一、二、三级,一级文物是级别最高、价值最大的,可称之为“国宝”。在一级文物中,禁止出国(境)展览的部分“孤品和易损品”,可谓“国宝中的国宝”。2002年起,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三批共195件(套)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名单中,山西博物院有五件(套)半:鸟尊、龙形觥、玉组佩、木板漆画、娄睿墓壁画以及晋侯稣钟,其中晋侯稣钟共16件,上海博物馆从境外购回14件,山西博物院馆收藏考古出土的2件,所以算“半”套。
运气不错,一次就将山西博物院“国宝中的国宝”全看到了,遗憾的是行程匆匆,未带单反,展馆光线不理想、背景杂乱,手机照片质量不高。
↓ 西周晋侯鸟尊,出土于山西省曲沃县晋侯墓地。这件鸟尊是晋国宗庙祭祀的礼器,其主人是第一代晋侯燮父。鸟尊造型写实生动,装饰精致豪华,是西周青铜艺术罕见的珍品。鸟尊印在门票上,是山西博物院的标志。


↓ 商龙纹兕觥,1959年出土于山西省石楼县桃花者村。龙形觥全身饰满精美的图案,花纹线条流畅,特别是装饰花纹中出现了鳄鱼的形象,这在国内的青铜器中是独一无二的。

↓ 西周晋侯夫人组玉佩,1993年出土于曲沃县北赵村晋穆侯次夫人墓中。组佩又名“杂佩”、“佩玉”,专指周秦之际盛行的由多件玉器串联组成的悬于身上的佩饰玉,是国君或高级贵族区别贵贱、等级的标志和象征。此组玉组佩长达两米有余,由玉璜、玉珩、冲牙、玉管、料珠、玛瑙管组成,共计204件,以45件玉璜为主体,是迄今见到的组佩中玉璜最多者。

↓ 北魏木板漆画,出土于大同市北魏司马金龙墓。漆画采用渲染和铁线勾描的手法,板面涂朱漆地,用黑漆勾线条,色彩浓艳。绘画风格和技法与东晋名画家顾恺之极为相近。毛笔所书的题记和榜题文字,上承汉隶传统,下开楷书先河,是少见的北魏墨迹。木板漆画的出土对研究北魏前期的绘画风格,进而探讨整个魏晋时期的中国绘画成就,都有独到的价值。

↓ 北齐娄睿墓壁画,1979发掘掘。壁画以绚丽多彩的大型画卷形式,描绘了墓主人生前出行、回归和宴饮等生活场景,还通过祥瑞和天象图景,想象其死后飞升天界的空幻境界。壁画场景恢弘、技法精妙,代表了北朝绘画的最高水平,是填补中国美术史空白的杰作。


↓ 西周晋侯稣钟,1992年出土于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该编钟总计16件,另外14件由上海博物馆从境外购回入藏。16件钟上共刻有355字的长篇铭文,完整记录了西周厉王三十三年晋侯稣参加周厉王指挥的讨伐东夷的战争。所记战争为史料所阙载,对研究西周和晋国历史极为重要。铭文全部为錾刻,西周青铜器首见。


网传的镇馆之宝也基本上看齐了。
↓ 汉彩绘雁鱼铜灯
↓ 商兽形觥
↓ 汉胡傅酒樽
↓ 战国铜牺立人擎盘
↓ 西周“刖人守囿”车
↓ 新石器彩陶盆
↓ 春秋侯马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