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四日(11)——兰亭

标签:
绍兴兰亭 |
分类: 风过华东 |

1月3日早晨,我们赶到兰亭时,工作人员刚上班,此时天寒地冻、湖面结凌,偌大个景区就我们老俩在转悠,新年的兰亭给了我们专场的待遇。
兰亭,因春秋时越王勾践种、汉承秦制设驿亭而得名;因王羲之携亲朋在此修禊并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而享盛名。自唐太宗确立了王羲之“书圣”地位以来,人们为纪念兰亭雅集,纷纷在此建亭台、修祠堂,兰亭几经变迁、兴毁,明清后逐渐形成如今格局。
兰亭,不仅有秀美的风光、雅致的园林,更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兰亭,不仅是书法的圣地,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坐标。



↓ 不仅字好,更有哲理。

↓ 鹅池碑亭。“鹅池”两字肥瘦有别,相传是王羲之与儿子王献之各写一字,父子合璧。

↓ 几只大白鹅为寂静的园林增添了野趣和生机。


↓ “兰亭”碑,系清康熙所题,曾一度遭受破坏。

↓ “御碑”亭,正面为康熙手书《兰亭序》,背面为乾隆游兰亭时所书《兰亭即事诗》,祖孙二帝手迹同碑。





↓ 流觞亭。现在的曲水系明代从天章寺——宋兰亭遗址移建而来,1980年重建,全长78米。




↓ 王右军祠。王羲之当时任右将军、会稽(现绍兴)内史,因此人们常称他为王右军。祠内回廊的墙壁上镶嵌着各种版本《兰亭序》的石刻。






↓ 兰亭碑林。以流水形的墙面展示21位已故名家与兰亭相关的书法作品,碑刻由3位碑刻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精心刻制。


↓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2002年,为纪念中日建交30周年,由日本兰亭会立。

↓ “信可乐也”碑
天溪会是日本著名的书法组织,对王羲之及《兰亭集序》甚为推崇。创始人日下部鸣鹤是日本明治初期三大著名书法家之一,日下部鸣鹤先生临摹过王羲之《兰亭序》,也写过《千字文》,对中国书法深有研究。鸣鹤流第二代传人御手洗南溪、第三代传人冈村天溪、第四代传人南鹤溪始终以中国古典书法艺术为最高标准。1992年,第四代传人南鹤溪率团来到兰亭捐资建立了“信可乐也”碑,2002年,又捐资建造了碑亭,



↓ 天章寺,始建于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年),因宋仁宗题“天章之寺”匾额而得名。2016年,在原址进行保护和复原。原来的兰亭就在天章寺。





↓ 兰亭书法博物馆
一座为一幅字帖建造的博物馆,一座没有一件真迹的博物馆,一座富含古韵的现代化博物馆。
兰亭书法博物馆以《兰亭集序》为主题、全面系统反映兰亭书法与文化,博物馆基本陈列分四大板块:风雅兰亭,从诞生到传家;传奇兰亭,从真迹到摹本;魅力兰亭,从书法到文化;永恒兰亭,从研究到传承。

↓ “之”字序厅,这个“之”字采自《兰亭集序》,代表王羲之的名字,《兰亭集序》中“之”字用得最多。

↓ 用动画形式展示曲水流觞的场景,与世博会上的《清明上河图》如出一辙。



↓ 还原唐太宗欣赏兰亭集序的景象

↓ 蔚为壮观的各种兰亭版本
刻本拓本,化身万千;兰亭书法,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