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京都15(2016)——唐招提寺

标签:
日本唐招提寺 |
分类: 海外屐痕 |

当年,梁思成通过在山西艰苦的考察,推翻了唐代建筑已在/中/国/绝迹的结论。但他也认为,最好的唐代建筑在日本,“对于/中/国/唐代建筑的研究来说,没有比奈良唐招提寺金堂更好的借鉴了”。
公元754年,唐朝高僧鉴真受日本圣武天皇之邀,来到大和国(当时称日本为大和)首都平城京,弘扬律宗。公元759年,鉴真辞去大僧都一职后,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成为当时日本佛教徒的最高学府。 “招提”,即在佛身边修行的道场。公元776年,金堂在大师圆寂后建成。
从建筑艺术上看,唐招提寺大堂建筑为三层斗拱式形制的单檐歇山顶式佛堂,是迄今日本所遗存具有盛唐风格的最大、最美的建筑物,也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有价值珍贵实物之一。



南大门匾额。“唐招提寺”四个字据说是由孝谦天皇(749—758年在位)模仿鉴真和尚带来的王羲之书法而写成的。这是复制品,原作在2019年底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唐招提寺文物展上展出过。

金堂。当初鉴真和尚主持修建的主殿之一,单层庑殿顶,醒目的鸱吻,七开间的外立面,粗壮有力的木色圆柱和白色墙身形成强烈对比反差。屋顶部分占到了整体建筑高度的约一半左右,这是典型的唐宋建筑比例。


金堂殿前的巨大廊柱,木质本色,古朴凝重。

殿内正面三座大佛分别是中间的卢舍那大佛和位居两边的千手观音及药师如来,卢舍那和千手观音是奈良时代的最初佛造像,保存完好;而千手观音真的是有近千只手,雕工细腻;在昭和时期维修时,工匠们在药师如来左手掌中发现三枚钱币,由此推断建造年代一定是与钱币同期或之后,大约是9世纪(平安时代初)的作品。
主尊卢舍那坐佛,高3.7米,夹苎干漆法造像。

千手观音像,高5.6米,木心干漆法造像。

药师如来立像,高3.36米,木心干漆法造像。

讲堂位于金堂后面,是传经布道的场所。歇山屋顶及九开间的形制,形态比金堂更加舒展。和金堂不同的是,讲堂并没有外廊的设置,柱子和白色墙面对中设置。


讲堂内的弥勒如来坐像

鼓楼是建筑群中唯一的两层建筑,歇山顶的设计,每一层都有一圈室外平台。鼓楼原是藏经的地方,现在用来存放舍利。


在镰仓时代铸造了一座金铜的龟舍利塔,用于盛放舍利壶。这件器物造型别致,昂首小金龟为底座,上承莲花宝座,之上是塔身和塔檐,塔身镂空雕刻,曼陀罗花饰环绕塔身。据传,鉴真东渡时在海上遇到风浪,舍利壶跌入海中,龙神化做龟,守护舍利并交还。此塔亦有敬拜龙神之意。
这个舍利塔摄于2019年底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唐招提寺文物展。





礼堂。同样是歇山顶和九开间的形制,有一圈围廊。远离了参观人众,这里显得格外清幽,也正适合作为僧众潜心修行的场所。

经藏,只拍到了一半。采用了架空抬高的做法,主体是木条叠建而成,与其他建筑不同。

御影堂,通常是日本寺庙中安放该寺院始祖塑像的地方,唐招提寺里就是鉴真的塑像。鉴真临终前,他的弟子用脱活干漆技法制作了鉴真打坐的塑像。这尊塑像被当做日本的国宝,每年只有三日(六月的五六七三日)对外开放供人瞻仰。

















一篇旅游博文不知道哪里犯忌了,删改了五六次才脱敏,其间由莫名其妙丢失了一些内容,懒得再补充,不想再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