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作100:美国摄影收藏家靳宏伟藏20世纪西方摄影大师作品中国巡回展”是武汉美术馆在今年四五月间举办的一个有特色的展览。
按一般人理解,用胶片拍的底片是可以多次冲洗的,而数码影像更可以无限次复制,照片似乎无所谓“原作”。
照片收藏家靳宏伟的解释是:“这里的‘原作’是指由摄影家拍摄后亲自进行后期制作完成,或在摄影家亲自指导下由制作工作室按其要求完成的作品原件。原件体现了艺术家对其作品的丰富、微妙、严格、分寸尺度等等的把握及美学要求。”
从欣赏艺术的角度,原作和复制品也许没太大区别,但原作的价值是复制品不能比拟的,很多西方摄影家亲自限量制作照片,到了一定的时候甚至把底片全部烧光,物以稀为贵,留下来的作品自然而然就具有收藏价值了。
“这批展品里几十万美元的多的是,百万美元的也有。”
所谓“100”,既是说明这个展览有100余件20世纪西方摄影大师的作品,同时也在强调这些展品是“100%”的“原汁原味”。
这样的一个展览更像是一个收藏展了。参观者虽然可以近距离欣赏,但毕竟不能零距离接触,由于隔着相框的玻璃,也难以体会这些“原作”和那些高质量画册间的微妙的区别。站在这些大师们亲手制作出来的照片前,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文化品质和艺术气质,也在俗气地猜测这些珍贵照片的商业价值。
靳宏伟早在上世纪70年代即与摄影结下渊源。他早期在部队当过记者,后来转业去了《上海画报》当编辑,上世纪80年代末,靳宏伟作为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前往美国马里兰艺术学院攻读摄影。在美国取得摄影硕士之后,靳宏伟开始拍照片,曾在重要的国际摄影比赛中获奖30余次,近10多年来,其摄影作品被重要的世界图片社和收藏家代理、收藏。但是“由于不能养活自己,于是开始做起生意”,人到中年后才通过收藏回归摄影。
——摘自展览说明



阿诺德·纽曼的名作《毕加索》(1956年)。毕加索眉头紧锁,一只手托着前额,眼里闪烁着疑惑而睿智的光芒。


照片的左下角写着“39-75”,意思是这张照片首次洗印了75张,这是第39张。

这张照片并不陌生,但原来都是在科普文章中。














空荡展厅中的管理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