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米鄭
米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114
  • 关注人气:7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欧洲央行降息 全球首个负利率时代开启

(2014-06-06 03:23:11)
标签:

股票

财经

时评

欧洲央行

负利息

分类: 万花筒(转载文章)

欧洲央行公布六月利率决议,再融资利率削减至0.15%,隔夜存款利率削减至-0.1%。欧洲央行成为全球首个推行负利率政策的主要经济体央行。

欧洲央行降息至纪录新低,首次实施负存款利率

欧洲央行(ECB)今天,周四(6月5日)宣布下调利率,并首次将存款利率调降至负值,试图避免欧元区遭遇日本式的通缩风险。 

欧洲央行将主要再融资利率调降10个基点至0.15%的纪录新低,同时将存款利率从零调降至负0.10%,并将边际贷款利率调降35个基点至0.40%。存款利率为负意味着将对银行在央行的存款收费。

欧洲央行在声明中称,将于今天稍晚的记者会传达进一步货币政策措施,以强化货币政策传达机制功能。欧洲央行表示,将在北京时间21:30(格林威治时间1330)公布负存款利率声明和政策传导声明。

此前外媒的一份调查显示,分析师预期欧洲央行将把再融资利率下调15个基点,至0.10%。

市场焦点现在转向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基20:30的新闻发布会。经济学家此前预期央行除了降息,还会辅以其它刺激举措,包括停止SMP购债冲销、新一轮有条件的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甚至是量化宽松。

此外,德拉基届时还将发布欧洲央行工作人员对欧元区经济和通胀的最新预期。

欧洲央行降息 全球首个负利率时代开启具体指标变动如下:

欧洲央行主要再融资利率0.15%,预期0.1%,前值0.25%。 

欧洲央行隔夜存款利率-0.1%,预期-0.1%,前值0.0%。

 

欧洲央行隔夜贷款利率0.40%,前值0.75%。

欧洲央行5月利率决议维持主要再融资利率0.25%不变,维持隔夜存款利率在0.0%不变,隔夜贷款利率在0.75%不变。自去年11月意外下调再融资利率和隔夜贷款利率后,到上月为止,欧洲央行已维持主要指标利率7个月不变。

德拉吉:准备欧版QE引入4000亿元流动性 家 园 网

德拉吉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欧洲央行将结束SMP购债冲销操作,并正筹备ABS购买计划。并且,德拉吉称,将支持银行放贷,实施更长期的TLTRO,最初规模为4000亿欧元,TLTROs将于2018年到期。 

外媒报道,欧洲央行停止购销将为银行系统增加1650亿欧元的流动性。 

上一轮LTRO操作将于2015年初到期,欧洲央行此次拟推出新一轮LTRO。上一轮LTRO提供的资金主要被银行用来购买了国债,而新一轮LTRO或许会有些不同。去年12月德拉吉曾称,我们希望确保新一轮LTRO主要用于经济。

德拉吉讲话主要内容

欧洲央行正筹备ABS购买计划。 

将结束SMP冲销。

中、长期通胀预期牢牢受控。

欧洲央行关键利率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维持在当前水平。 

如有需要,我们将迅速采取进一步宽松措施。 

管委会一致承诺,若有需要,将使用非常规工具。

 

将支持银行放贷,将实施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s).

 

定向LTROs将于2018年到期。

负利率也将适用于超额准备金,以及欧元系统其它存款存款。

 

LTROs的最初规模为4000亿欧元。

 

管委会决定加强直接购买ABS的准备工作。

固定利率完全配额延长至2016年末。

 

经济前景面临下行风险。 

确认经济正在逐渐复苏,认为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提升,但失业率很高。

通胀率未来数月内仍将维持低位,将逐渐回升。

 

欧元区通胀预期依旧牢牢受控。 

管委会有强烈的决心捍卫通胀预期。

 

欧洲央行今天还下调了今明后三年欧元区通胀预期:

 

欧洲央行:预计2015年GDP增长1.7%,3月预期为增长1.5%。 

预计2014年GDP增长1.0%,3月预期为增长1.2%。

 

预计2014 - 16 年GDP增长1.8%,3月预期为增长1.8%。

 

预计2015年HICP为1.1%,3月预期为1.3%。

 

预计2014年HICP为0.7%,3月预期为1.0%。 

预计2016年HICP为1.4%,3月预期为1.5%。

 

预计2016年第四季度HICP为1.5%,3月预期为1.7%。 

来源: 加拿大家园, I A S K . C 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云端的日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