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范跑跑道德罪恶拷问灵魂自省审判杂谈 |
分类: 威莱日记 |
最近因为太多关于范跑跑的文章,所以也被牵扯到这个思考中去了。还因为网友的转载,有机会看到了一些访谈的录像,很认真地思考了一番。
如果说范美忠期待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来引起社会的思考与论战,那确实是达到目的了,虽然他背负了骂名。临阵弃生而逃的价值观,并不是被一些人所批评的普世价值观的一部分。实际上无论是哪种价值观,我想作为人类特有的道德现象来看,都会鼓励保护弱小保护生命的。如果你肩负更重要的职责,也就是领袖(leadership)的责任,那么,就要肩负起照顾、保护自己所领导的那个群体成员的义务与责任。这也可以说是一个责任吧,就象大家所说的教师、船长、机长、部门领导的责任那样。
只是,当我们面对危机时,是否每个身在该岗位的人都有如社会广泛宣传的模范们那么勇敢那么英明呢? 众多的嘉宾中,郭跳跳大概是比较惹人反感的一个,因为他毫无克制的道德叱骂。--也许还轮不到地震,举例说碰到火灾时,他跑出来,周围看过访谈的人们大概会嘲笑他:“哎哟,你怎么还在这里呢?里面还有几个学生呢,还不快跳进去!”,如果他不跳,估计接下来的待遇不会比范跑跑的好到哪里去。也很有可能,如果他们是同事,遇到地震时,他跑的也许比范还要快。
如果说范跑跑希望他的另类文章能引发社会思考的话,我想他不用担心,至少大部分人心里那埋藏已久的“恶”已经被触动,并开始反省了。我也想起在地震刚爆发的时候,我经历的一些事和讨论。
地震的消息传到加拿大后,同事们纷纷慰问,然后我也告诉他们一些地震时的感人事迹。大家感慨万分。
忽然有人思考了一下说:你说,地震时有人救了背叛他的妻子,让他妻子很感动?
我说:是呀。他说原来很恨他的妻子,可在地震后,才发现他还是爱着她,不愿意她离开他。
同事继续问:你说,有没有可能是,有人趁着地震时,趁机推某个他痛恨的人一把,达到谋杀的目的而不被察觉呢?
我们都一愣,觉得这个问题问的好⋯⋯!
有人说:对呀,如果遇到地震,比如说你一直很痛恨某个人,心理盘算着要害死他,结果一地震,他真的死了!那么,你是否有罪呢?
我说:恩,从法律上来讲,因为我们不可能拷问每个人的心灵,也不可能挖开脑子去研究他的动机,因此只能从行为上判定无罪;可是,我们也不能因为没有目击者,没有证据而认为没有人会产生这样的念头。也许有人确实有这样的念头但没有实施,甚至还救了他!地震过后,也许他会后悔自己救了那个人?!但如果他不说出来,我们知道吗?也许他还因此而获得英雄称号呢!
同事掩口惊叹说:是阿,我们如何能去拷问每个人的心灵呢?只有自己的反省了。天哪,我得去和神父预约一下这个周末的忏悔了,因为我刚才竟然那么邪恶地猜想到一个丈夫可能会利用地震的机会谋杀自己的妻子!
我说:也许面临这种灾难时,大部分人都还是大脑一片空白吧,所做的所有事都是下意识的反应,未必说真想救某个人或者害某个人,毕竟那几秒钟时间,你所做的未必是你所真想要去做的,但已经发生了。例如有人可能无意识地,或者下意识地救了人,他就成为英雄了。有的人可能冲回去只是想救自己的孩子,就顺便把别人的孩子也救了,这都是有可能的。
同事们纷纷点头,说:这也就是我们要定期反省的缘故,产生了邪恶的念头,就应该忏悔检讨自己。但是,有这样的想法的人,不一定真会实施,只要没有实施,就不是真的犯罪,因此我们也不应去追究那些人在地震中的行为与动机是否具有恶意,因为恶意的揣测,就是一种恶(evil)。
一个人,拥有良好的道德价值观是值得称道的,问题是在于你面临种种诱惑,或者生命的考验时,你是否还能坚持这个信念!?你是否能以你的行,证明你的言?
这也许是我们永远无法找到答案的问题。因为,我们都不是神,都不是读灵者,都不可能完全了解到身边每个人的真实想法。他也许瞬间冒出了恶的念头,随后醒觉,立刻遏止了这个念头,回到善的道路上。我们怎么可以因为他曾动过恶的念头而惩罚他呢?如果是这样,所有的警察都该去教堂卧底,当神父的监听者,可以听到很多惊人的忏悔和犯罪动机 --问题在于,如果实施了这个做法,那么还有人敢去向神父忏悔吗?还有人敢去检讨、拷问自己的灵魂吗?
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好:恶意的揣测,本身就是一种恶(evil)。凭借恶意的揣测,进行道德审判,更是恶上加恶。
我们应当弘扬高尚的道德与价值观,也更要给以曾动过“恶”的念头的人以向善的机会,帮助他们反省自己、提升自己的境界。“吾一日三省其身”,人间本无圣人,只不过灵魂的高尚,在于自觉地、不断地反省与自我反省罢了。
动辄以石头攻击妓女的人,又何尝敢自诩自己比他更纯洁呢?以恶制恶,以暴制暴,只是凌驾于邪恶之上的更高的邪恶罢了。
--- 6月11日补记:
有人还没看懂我的这几句话,非要我给个明确的答案。那么,我再补充:
恶意的揣测,本身就是一种恶(evil)。凭借恶意的揣测,进行道德审判,更是恶上加恶。
我不愿意以恶意的揣测对任何人进行无证据的评论与攻击,但也反对:
无论何种理由,宣扬恶也是一种恶(evil)。
不要拿什么才华啊书呆子之类的话来搪塞,错了就是错了;要鼓励反省,帮助反省,但绝不要用砖头暴力攻击反省的人。
如果说范美忠期待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来引起社会的思考与论战,那确实是达到目的了,虽然他背负了骂名。临阵弃生而逃的价值观,并不是被一些人所批评的普世价值观的一部分。实际上无论是哪种价值观,我想作为人类特有的道德现象来看,都会鼓励保护弱小保护生命的。如果你肩负更重要的职责,也就是领袖(leadership)的责任,那么,就要肩负起照顾、保护自己所领导的那个群体成员的义务与责任。这也可以说是一个责任吧,就象大家所说的教师、船长、机长、部门领导的责任那样。
只是,当我们面对危机时,是否每个身在该岗位的人都有如社会广泛宣传的模范们那么勇敢那么英明呢? 众多的嘉宾中,郭跳跳大概是比较惹人反感的一个,因为他毫无克制的道德叱骂。--也许还轮不到地震,举例说碰到火灾时,他跑出来,周围看过访谈的人们大概会嘲笑他:“哎哟,你怎么还在这里呢?里面还有几个学生呢,还不快跳进去!”,如果他不跳,估计接下来的待遇不会比范跑跑的好到哪里去。也很有可能,如果他们是同事,遇到地震时,他跑的也许比范还要快。
如果说范跑跑希望他的另类文章能引发社会思考的话,我想他不用担心,至少大部分人心里那埋藏已久的“恶”已经被触动,并开始反省了。我也想起在地震刚爆发的时候,我经历的一些事和讨论。
地震的消息传到加拿大后,同事们纷纷慰问,然后我也告诉他们一些地震时的感人事迹。大家感慨万分。
忽然有人思考了一下说:你说,地震时有人救了背叛他的妻子,让他妻子很感动?
我说:是呀。他说原来很恨他的妻子,可在地震后,才发现他还是爱着她,不愿意她离开他。
同事继续问:你说,有没有可能是,有人趁着地震时,趁机推某个他痛恨的人一把,达到谋杀的目的而不被察觉呢?
我们都一愣,觉得这个问题问的好⋯⋯!
有人说:对呀,如果遇到地震,比如说你一直很痛恨某个人,心理盘算着要害死他,结果一地震,他真的死了!那么,你是否有罪呢?
我说:恩,从法律上来讲,因为我们不可能拷问每个人的心灵,也不可能挖开脑子去研究他的动机,因此只能从行为上判定无罪;可是,我们也不能因为没有目击者,没有证据而认为没有人会产生这样的念头。也许有人确实有这样的念头但没有实施,甚至还救了他!地震过后,也许他会后悔自己救了那个人?!但如果他不说出来,我们知道吗?也许他还因此而获得英雄称号呢!
同事掩口惊叹说:是阿,我们如何能去拷问每个人的心灵呢?只有自己的反省了。天哪,我得去和神父预约一下这个周末的忏悔了,因为我刚才竟然那么邪恶地猜想到一个丈夫可能会利用地震的机会谋杀自己的妻子!
我说:也许面临这种灾难时,大部分人都还是大脑一片空白吧,所做的所有事都是下意识的反应,未必说真想救某个人或者害某个人,毕竟那几秒钟时间,你所做的未必是你所真想要去做的,但已经发生了。例如有人可能无意识地,或者下意识地救了人,他就成为英雄了。有的人可能冲回去只是想救自己的孩子,就顺便把别人的孩子也救了,这都是有可能的。
同事们纷纷点头,说:这也就是我们要定期反省的缘故,产生了邪恶的念头,就应该忏悔检讨自己。但是,有这样的想法的人,不一定真会实施,只要没有实施,就不是真的犯罪,因此我们也不应去追究那些人在地震中的行为与动机是否具有恶意,因为恶意的揣测,就是一种恶(evil)。
一个人,拥有良好的道德价值观是值得称道的,问题是在于你面临种种诱惑,或者生命的考验时,你是否还能坚持这个信念!?你是否能以你的行,证明你的言?
这也许是我们永远无法找到答案的问题。因为,我们都不是神,都不是读灵者,都不可能完全了解到身边每个人的真实想法。他也许瞬间冒出了恶的念头,随后醒觉,立刻遏止了这个念头,回到善的道路上。我们怎么可以因为他曾动过恶的念头而惩罚他呢?如果是这样,所有的警察都该去教堂卧底,当神父的监听者,可以听到很多惊人的忏悔和犯罪动机 --问题在于,如果实施了这个做法,那么还有人敢去向神父忏悔吗?还有人敢去检讨、拷问自己的灵魂吗?
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好:恶意的揣测,本身就是一种恶(evil)。凭借恶意的揣测,进行道德审判,更是恶上加恶。
我们应当弘扬高尚的道德与价值观,也更要给以曾动过“恶”的念头的人以向善的机会,帮助他们反省自己、提升自己的境界。“吾一日三省其身”,人间本无圣人,只不过灵魂的高尚,在于自觉地、不断地反省与自我反省罢了。
动辄以石头攻击妓女的人,又何尝敢自诩自己比他更纯洁呢?以恶制恶,以暴制暴,只是凌驾于邪恶之上的更高的邪恶罢了。
--- 6月11日补记:
有人还没看懂我的这几句话,非要我给个明确的答案。那么,我再补充:
恶意的揣测,本身就是一种恶(evil)。凭借恶意的揣测,进行道德审判,更是恶上加恶。
我不愿意以恶意的揣测对任何人进行无证据的评论与攻击,但也反对:
无论何种理由,宣扬恶也是一种恶(evil)。
不要拿什么才华啊书呆子之类的话来搪塞,错了就是错了;要鼓励反省,帮助反省,但绝不要用砖头暴力攻击反省的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