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形详解中国传统建筑之斗拱七踩重昂平身科小结

(2012-03-06 14:27:11)
标签:

杂谈

  前面用了六回试解七踩重昂平身科斗拱。
  最近又用了几天的时间把七踩重昂平身科斗拱模型渲染成32张图片,传在博客的图片里。朋友们可把图片下载,放在一个文件夹里,用Windows照片察看器快速播放幻灯片,可看到动画效果的这攒斗拱的完整装配过程。

图形详解中国传统建筑之斗拱七踩重昂平身科小结

  在这个装配过程中,我去掉了斗拱附属件-枋件。这主要是因为枋件不只是单独存在于平身科斗拱,而是要与柱头科和角科斗拱相结合。这在我下边要图解的柱头科和角科斗拱中,要穿插介绍。以便使不同科目斗拱之间的整体关系更加清晰。

  我的这个题目叫图形详解,但实际有很多不详细的地方,其中的卷杀这个词可能就不被大众理解,可以说它是名词,它也是动词。它出现在很多斗拱件中,在这个小结里做点小解释。

  现实中我们所看到的多数斗拱,拱件两端的下边一般呈圆弧状。

图形详解中国传统建筑之斗拱七踩重昂平身科小结



  这里的原因有二:一是我们的观察距离;另一个原因是斗拱披麻打腻子上漆彩绘后的形状,实际这个圆弧就是卷杀的效果。在一些没有油漆的斗拱中,我们还可以清晰的看得卷杀的痕迹。如下图中应县木塔的斗拱。


图形详解中国传统建筑之斗拱七踩重昂平身科小结


  在有油漆没披麻的斗拱中,也可清晰看到卷杀的痕迹,如下图独乐寺斗拱。

图形详解中国传统建筑之斗拱七踩重昂平身科小结


  在现代出版的大多数专业书籍中,斗拱的工程三视图都被用圆弧来表现斗拱件的卷杀。这也包括现代出版的宋《营造法式》中的一些图形,这应该是绘制图纸图形者的一种省略。但在《营造法式》和《清式营造则例》中,对每一种斗拱都详尽的规定每种拱件的卷杀瓣数与每瓣的边长,并配有图形。但由于年代久远,文献还有须考据的空间,我这里只说我在虚拟建模和图形详解方面体会,下面我就具体举例。

  图形详解中国传统建筑之斗拱七踩重昂平身科小结



  上图是来自宋《营造法式》中的图形,它的文字解说是:“一曰华拱。、、、、、每头以四瓣卷杀,每瓣长四分。如里跳减多,不及四瓣者,只用三瓣,每瓣长四分。二曰泥道拱。、、、、、、每头以四瓣卷杀,每瓣长三分半。

  在前面的博文里,我讲我做的清式斗拱模型中,宋式‘泥道拱’演化成为清式的‘正心瓜拱’,宋式‘华拱’演化成清式的‘翘’。我这里先拿正心瓜拱来做个解读。

图形详解中国传统建筑之斗拱七踩重昂平身科小结


  我先把从《营造法式》上照像所得的截图粘在我的模型上。

 图形详解中国传统建筑之斗拱七踩重昂平身科小结



  再去掉模型的油漆彩绘,去掉圆弧。

图形详解中国传统建筑之斗拱七踩重昂平身科小结


  按《营造法式》上要求:“每头以四瓣卷杀,每瓣长四分”得下模型。

图形详解中国传统建筑之斗拱七踩重昂平身科小结


   再单拿出贴图的模型两端的投影如下:

图形详解中国传统建筑之斗拱七踩重昂平身科小结

图形详解中国传统建筑之斗拱七踩重昂平身科小结




  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

  首先我是按清代制式用现代技术手段做的虚拟模型,却能把宋代书中的插图帖在模型上,而长和高的比例合适。要知道明清的斗拱是以斗口为模数,宋代斗拱是以材为模数。但传承下来却能高度吻合,让人惊奇。

  其二,在投影中我们看到:符合了每瓣的长度相等,就和宋时的法式的图形不相等。

  其三,我拿进中国书店版的《营造法式》第700页(营造法式 卷三十附)。见下图:

图形详解中国传统建筑之斗拱七踩重昂平身科小结


  这里从斗拱件的名称到模数由材变为斗口,可知是后人编纂时加的,我们可以认为是明清斗拱的制式,看看它的卷杀。

  我们把正心瓜拱的截图贴在我的模型上。

图形详解中国传统建筑之斗拱七踩重昂平身科小结



   在模型上做出卷杀后,可得到相似度较高的吻合。

图形详解中国传统建筑之斗拱七踩重昂平身科小结


   但在这些法式的说法和图示中,并没给出实际卷杀画线的确切定义和做法 (如图中斜线的度数,对斜线垂直线的长度等) 。实际操作主要还是靠工匠的传承和经验,从本人读《营造法式》和《清式营造则例》的图来看,这图是测量而出,而非设计图纸。现代图纸设计者应给出的是画线的基准和步骤或确切数值,而不光是结果。而图上的给出的条件和卷杀要求都不能指向唯一的结果。

  我不推测古人的做法,但在这里我给出现代人的做法供参考。下面我就用一个有点区别的两个拱件-里外拽相拱、单才万拱为例,试解卷杀的画线定位尺寸问题。

图形详解中国传统建筑之斗拱七踩重昂平身科小结


   我先把两个的模型和传统图纸放在一起。

图形详解中国传统建筑之斗拱七踩重昂平身科小结


  外拽相拱是五瓣卷杀,单才万拱是四瓣卷杀,先说外拽相拱。

图形详解中国传统建筑之斗拱七踩重昂平身科小结


  等弧长的外拽相拱五瓣卷杀,圆心距两边线不相等。给出了弧长,限定第一瓣与上面的位置后,这个卷杀主要给出圆心位置,圆弧大小,然后再弧上分度,做出直线就可按线卷杀了。

  单才万拱是四瓣卷杀,这里选的是圆心与两边线对等,弧长作四等分直线。这种画法是常见于现代出版物的图形画法,与宋《营造法式》中的要求略有区别。我的这种做出的每瓣边长为0.387斗口,法式中要求为每瓣长三分。图形详解中国传统建筑之斗拱七踩重昂平身科小结


   从图中比例可看出,如我按图往下缩小我的圆心,就可达到每瓣三分边长的要求,但在零件建模时是按另一种规矩做的,所以就先保持这种差别吧。其实这种差别与变迁也是挺有看头的。

  最后来说卷杀一词。如果木匠干活时我们常在边上看看,对于这个词就好理解。他们常把需要锯掉一点说成杀杀,看下图就是卷杀的第一杀。 图形详解中国传统建筑之斗拱七踩重昂平身科小结


  第二杀,下图。

图形详解中国传统建筑之斗拱七踩重昂平身科小结


  以此类推,这就是卷杀。

  这回就说到这吧,下回说柱头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