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形详解中国传统建筑之斗拱七踩重昂平身科5

(2012-01-09 15:35:10)

 

  http://s8/mw690/001DkKsizy7BodqMU7Rc7&690





七踩重昂平身科斗拱第五层有四个拱件,七个斗件和三个附属件。


http://s9/mw690/001DkKsizy7Bodpy0GYc8&690


  在这一层的檐面,正中是附属件正心枋。往外一跳是外拽枋,往里一跳是里拽枋。


http://s8/mw690/001DkKsizy7BodsNSej67&690




 

  里、外拽枋相列安放着单才万拱。

http://s3/mw690/001DkKsizy7BodAnooWd2&690





 

  檐面最前面安放的是外拽相拱。


http://s16/mw690/001DkKsizy7BodCbutF8f&690




 

   在山面安放蚂蚱头扣住六个檐面件。


http://s6/mw690/001DkKsizy7Boe9JbkV25&690




 

  装上六个三才升,蚂蚱头后边装十八斗,这一层组装完成。在这一层的组件里,多数是重复使用的斗拱件,如正心枋、单才万拱、三才升。新出现的斗拱件有四件,里、外拽枋,外拽相拱和蚂蚱头,下面就来一一简介。


http://s5/mw690/001DkKsizy7BodyobEo34&690


  先从檐面说,正心枋前面是外拽枋,后是里拽枋。清式《营造算例》说“[拽枋]长按面阔,其梢间长,外面每层递加一拽架,里面每层递除一拽架,即长;高按一踩七扣;厚按一个口数。 其层数按拽架,里外各几拽架,每一拽架,计枋子一层,里除井口枋外除机枋,其余即拽枋”。这里“高按一踩七扣;厚按一个口数”可能有误,首先是单位不一,但如把踩改为斗口也有问题,我这里安多数书中介绍做成高两斗口,厚一个斗口。拽枋的长要在搭建宫殿的过程中解释,这里先放下。

  http://s16/mw690/001DkKsizy7BoecXVG7bf&690



  外拽相拱是我们这攒枓拱能从外面看到的最高最外的一个拱件,在宋式斗拱中叫令拱。宋《营造法式》说“四曰令拱。或谓之单拱。施之于里外跳头之上,外在挑檐枋之下,内在算程枋之下。与耍头相交,、、、其长七十二分”。清式外拽相拱长七点二斗口,比例与宋式令拱相当。


http://s5/mw690/001DkKsizy7BodHOjHud4&690


 

  蚂蚱头,源于宋式斗拱的爵头。宋《营造法式》说:“爵头,其名有四:一曰爵头,二曰耍头,三曰猢狲头,四曰蜉从头1”一般称做耍头。在这里,我们只是介绍一下它的渊源,清式蚂蚱头和宋式耍头在外露部分看起来相似,但实际看不见部分的形状、隼卯安装差别很大,这篇是单解清式斗拱的七踩重昂平身科,在这就不多说了,以后有空没准会做宋式与清式的对比图形,那样就可看出端详了。

  这层就说到这,下回见。

 

1蜉从头:在《营造法式》中蜉从头的从字带虫字旁,我敲键盘没这字,想从网上字典找个粘上也没找着,特此说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