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不朽建筑介绍之十五: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2010-04-17 01:02:36)
标签:

建筑史

旅游

美国

贝聿铭

国家美术东馆

杂谈

分类: 建筑

 http://s11/bmiddle/593fc696g845da3f24e6a&690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交时期,国外各种建筑思潮随着中国门户的逐步开放,潮水般地涌了进来。记得国外新建筑中由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当时曾引起轰动,《建筑学报》等理论刊物的累篇介绍文章,给人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这座著名建筑和设计者的窗子。一时间,类似国家美术馆东馆的锐角平面设计和现代建筑风格成了一种时髦,后来就有了邀请贝先生来主持设计北京香山饭店故事,开始了境外建筑师进军国内设计市场的历史。

    2003年初,当我有幸去美国作交流考察时,多年来想一睹国家美术馆东馆真容的愿望成为了可能。来到华盛顿的第二天,我早早去了白宫和国会山附近观光。赶巧的是,那天美国首都正在举行伊拉克战争前夕的最大规模反战示威,国会大厦前的林荫广场(The National Mall)上人山人海,口号声此起彼伏,世界各大媒体的卫星转播车也排成了一长溜。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我才来到国家美术馆东馆前,原来那座建筑所处的位置是如此的特殊,那可是美国的政治心脏所在呀!

    作为美国国家美术馆(即西馆)扩建部分的东馆馆址,占地3.64公顷。基地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北面是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100余米正对西馆。当贝聿铭接受设计任务时,他面临着来自两方面的挑战;一是基地形状的特殊性,根据业主要求,在不大的呈梯形地块上,必须建造陈列馆和研究中心这样两个功能上有分有合的统一建筑;二是基地所在位置的特殊性,处在国会和白宫之间的美术馆扩建基地,附近多为古典风格的公共建筑,处理好与原馆舍以及周围环境的协调将成为设计成败的关键。贝先生不愧为杰出的设计大师,几经琢磨后他突发奇思,一挥而就的草图成就了一个伟大建筑的构想雏形:一条对角线穿过这片梯形的直角顶点,将用地划为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这条线成为东馆设计的绝妙发端。西北部面积较大的等腰三角形底边朝西馆,以这部分作陈列馆,其西墙面及展馆主入口与西馆东西呼应;而东南部是直角三角形,作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虽然两大部分在体形和功能上区别明显,但作为一个整体却珠联璧合。徜徉在东馆附近,远望近观,我在欣赏这座充满现代气息建筑的设计巧妙时,又不禁为它与周围环境的完美协调所折服。国家美术馆东西两馆的建筑风格迥异,却做到了互相呼应,协调一致。东馆丰富的几何形体构图、简洁明快的处理手法凸现着现代建筑的特征,但它在建筑高度、色彩和材料运用上,却若明若暗地契合着西馆和附近的主要公共建筑。东馆外墙所用大理石的色彩、产地乃至于细部分割和分缝宽度都与西馆相同,体现着设计者在环境协调上的别具匠心。

    外面是反战示威人士的群情激昂,东馆内则是领略艺术世界的天堂。那天进入东馆参观,我虽然只在两个三角形连接处的挑高中庭附近走马观花看了一下,但也已感受到这座建筑在室内设计上同样精彩。1978年,在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落成的典礼上,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亲临剪彩,并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美术馆。作为二十世纪的杰出建筑,东馆自建成后长久地得到了人们的赞誉,贝聿铭先生也由此设计而跃入了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的行列。

                                                                  2007.9.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