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脱胎换骨

(2013-10-04 07:45:02)
标签:

形状

印章

新人

活人

于已

杂谈

分类: 尘来禅往

          脱胎换骨

脱胎换骨

    茶凉了,人还没走。香焚尽了,留有余韵。

我昨天推门而入的时候,室内的两个老男人正比划着一尊雕像。一个把另一个的躯壳以泥胎的形式位移到空气中。

奇妙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我竟然感觉到活人与雕像同样地生动,一个微笑,另一个也满面春风。在这秋日的北方上午,无异于和煦扑面而来。

我不知道我的老师为何对雕塑痴迷,以至于将很好的油画功夫置于不顾。也曾将问题摊摆给年轻的师妹,她的回答也让我不知所云。

好了,本来没有答案的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解说,何必又苦心孤诣地纠缠于已知的未知。那么,眼前的这个瞬间,似乎让我恍然大悟。

我们在描摹外在的同时其实在努力深究在内里,平面的素描仿佛只是一种深入浅出的技艺。但是,我这样说完全没有忽视黑白灰的丰富的浅薄。

后来,那个做模特的老男人乘火车去了北京,留下了另一个他在画室中度过了漫漫长夜。我想,他一定不会孤单,因为灵魂出壳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快活之事。

就在这个晚上,三个老男人聚在一起喝完了酒又开始饮茶。只是后来的花白胡子老者是另一个艺术家,空间里,还有艺术家的妻子和一个孩子。

而他们的另一个孩子,此时此刻正在东京的成田机场,等待另一拨小伙伴的到来,他们要一块步入他们的新人生。孩子,正在完成父辈的脱胎换骨。

一个有关《兰亭序》的展览上,我的老师摸到了一方陶制的印章。那是一个“死”字,《兰亭序》中唯一的一个与生有关的字。主人不好意思了。

可是拿到这个“死”字的艺术家却说,这是一件好事,向死而生,本身就充满了禅宗的玄妙,一个人,如果对死可以坦然面对,他的生不可能没有色泽。

夜半,整理白天的图像。一个在沈阳丢下形状的艺术家此刻正在北京,但是他肖像飘在时空中传达到了他的眼球,他认定那是诡异的笑,我却看着平常。

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人们在各自修行的道上,自己的事自己最清楚。

包括生死轮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别扯了
后一篇:微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