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雅舍小品欣喜万分肃然起敬诗情画意走马观花 |
分类: 观察才俊 |
得到肯定的答复,自然欣喜万分。来梁先生名为雅舍的故居,是带着肃然起敬的心情来的。拾级在上,见美女的腿在夕阳下层次分明,情不自禁地按下手机快门,在大师眼皮底下慌张了一把。
院子不大,收拾得干干净净。当年雅舍应该没有现在这样被包围得紧锣密鼓,再加上酷暑难挨,衣衫湿透了也全然不知。不为别的,为了他的字和情。
好像鲁迅骂过先生,是早年间还是从课本中得知的。印象里被我们时代的红人周树人点名的,大多都没有什么好人。可后来历史悄悄地转了身,让人看到了另外一面。文人相轻,鲁迅先生的心眼也着实不大。
用不着我来评价千秋功罪,为人处世的尺码,以人之常情衡量一个历史人物。感觉梁实秋先生雅舍写下的言语早听说过,但并没有认真拜读,今来突发奇想,也算是补一补文学的历史的大课。
比起现在的微博,《雅舍小品》真的不算小了。可在当时文字洗炼到那个程度也是一种创造。北碚是抗战的大后方,陪都的陪都云集了不少文人墨客,给今日留下的财富,便是他们沉甸甸的思想。
转雅舍,后来终于发现了爱情。梁实秋先生的字真是了得,不读情书的内容,光是字迹便可打动女人的娇艳欲滴。更何况字里行间仔细品味过后,又有哪一个女人不肯缴械投降。如今情书已成奢侈品,很多人都微信表白了。
也因此,梁先生的小品今天看来是名符其实的大作。生活的情趣和精准的表达自不必多讲,光是文字的字数也尽得铺张。不过今人的看法不可当成尺度,人岁数大了难免絮叨,也正因此才细腻入微。
把梁实秋先生的照片发给微信圈里的一个朋友,让她猜猜是谁。回答颇为意外地询问是不是和我沾亲带故,根据是我也戴一副和梁先生一样的圆眼镜。我照照镜子瞧瞧我自己的民国范儿,也就是徒有其表。
真想浸淫于那个年代的光景,跟随先生之后,哪怕做个小小的书僮。学着写一笔好字,钻研一下真挚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