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揚州高旻寺德林師傅四通八達精品和尚念佛是誰照顧話财经 |
分类: 尘来禅往 |
這個數字是德林師傅自己的計量方法。他說,他現在的生命得一個月一個月的累計。他還堅決反對人家稱其為百歲,因為,那實在是徒有虛名。
德林閉目養神。小和尚招呼他有客人來,于是他雙目微張,示意客人坐下。他聲若洪鐘,耳不聰但目明,一搭眼便知,來客是不是念佛之人。
人生至此,光是年齡就已然讓人肅然起敬,更不用說在無量功德。幸福是活著,并且活得明白,更并且,活得明白的道理是用大白話說出來的。
見德林師傳之前,小和尚天華指引我們轉了一圈高旻寺。陰天,有點冷。但在這寺院中卻感到漸漸溫暖起來。天公也做美,剎那間陽光燦爛了一下。
不過這陽光只是一掃而過。也好,這里的天是高旻寺的天,這里的地是高旻寺的地,天地間的高旻寺大愛如海,里面行走的人盡管姿態不同,但臉上都充溢著喜感。
進一禪堂走香,據說得繞三圈。我特意在老和尚德林的寶座前留神片刻,這時聽說他老人家主持數百人的法事,其聲音不用插電,就讓人聽得一清二楚。
我想,這便是功夫吧。我向來不以和尚為佛,只認為他們是事佛學佛的人。人生反得無常,只要一心篤定,便會平平常常。這時映入眼簾一書法“念佛是誰”。
那是德林老和尚的親筆,含而不露,有筋有骨。字成一體時寫得已不是字,融入生命體會,參透墨的一點一滴,濃而不稠,焦而不粘,是謂分寸。
這高旻寺里四通八達,每一扇門口都可以到達你想到的地方。這里人來人往,長相各異,表情吉祥。一樣又不一樣,讓人覺得恍若隔世,至于仙境。
下雨了,剛剛我還看太陽。這又有什么關系呢,天有不測風云,真不必大驚小怪。我也樂得任雨水打在身上,因為高旻寺的雨是甘霖,遇上了算是得天獨厚。
德林師傅長得干干凈凈,話說得清清楚楚。他聲稱70歲時才來高旻寺上班。在此,他要打造“精品高旻寺”和“精品和尚”,說這話時他頓挫抑揚。
德林說,活100歲他是不滿意的,不死是不可能的,多活幾年也是可以的。廟是什么樣子的,和尚是什么感覺的,“精品”二字就是標準。
問德林師傅:“你是不是精品和尚?”,回答不算意外,他說他是“拉稀和尚”。成佛不是一輩子兩輩子的事兒,但目標不能出現方向性偏差。
屋外的雨越下越大,室內的德林師傅佳境天成。所謂佛理都是常理,一經老和尚念出便成了“經”。念佛是誰,誰在念佛,留住話頭,慢慢細說。
火候差不多,恭請德林師傅賜予墨寶,他行至案頭,興致很好,一揮而就。
“念佛是誰”,誰念誰得。
我來揚州多次,聽人們說高旻寺也并非一回,今日得以雨中造訪也是天緣地緣人緣的大開大合。 意猶未盡,在高旻寺吃了一頓午餐,清清淡淡,很家常,但好吃的卻不一樣。
墨跡未干,而我卻執意要將德林老和尚的書法帶上,于是癡等,等時有茶相伴。小和尚天華主理茶道,將茶幾乎沖成了水,水中有回甘,是時候了。
于是,向高旻寺借一把傘,將德林師傅的墨跡貼在身上,在雨中奮不顧身地撲身塵世。喧囂音色中迎面散漫黃埃。
塵來禪往……
传高旻寺(gaominsi)创建于隋代,屡兴屡废,且数易其名,清初重建为行宫。康熙四十二年(1730),康熙第四次南巡扬州时,曾登临寺内天中塔,极顶四眺,有高入天际之感,故书额赐名为“高旻寺”。康熙第五、六次南巡,乾隆的六次南巡,均曾驻跸于高旻寺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