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碎片化时代的诗意栖居
(2013-05-09 18:24:35)
标签:
杂谈 |
分类: 雪夜烹茶 |
一个哲人说:“如果不想让生活苍白无聊的话,那么就要在心中保留诗意与哲学。”但是社交功利化、信息碎片化、娱乐低俗化等“诗意生活侵略军”已经侵蚀了我们脆弱的生活。
残存的诗意是否能对抗社交功利化?在红酒廊喝酒的时候,是否能联想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些房地产业的交际花和各种行销人员混迹在这些原本该诗意与格调的场合。这就是“社交功利化”。人们将各种社交场合都理解为可以交易的场所,连同学聚会之类的社交都变成了利益交易场。写诗、喝酒、饮茶都带着浓烈的功利色彩,无法体验到美酒的甘醇与茶中的禅味。
古典的高雅是否能对抗娱乐低俗化?俄罗斯古典小说的流行正是由于那些缺乏娱乐的夜晚,漫漫寒带的冬夜中,人们很难熬,可以借着看小说去解闷。笔者拼了命地去买了一张《悲惨世界》的电影片,院线的人都视笔者为稀有动物,而周围咨询者,更是不懂得“悲惨世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人们很难静下来看一篇长过1000字的文章,更难静下心来看一部经典小说。当“肤浅”流行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时,漂白了我们本来已经苍白的生活。想起来,都有些不寒而栗。
真诚地心灵是否能对抗信息的碎片化?现在我们拥有了微信、微博,这些让我们彼此更加便捷交流的工具,不过你是否发现自己打开通讯录能静下来聊个半小时的人并不多?都是有事说事,缺乏耐心与起码的礼貌倾听。越快捷越孤单,那种鸿雁传书,鱼传尺素的古典情怀已经越来越让人怀念。
诗人已死,只剩下“梨花体”博得大众对于诗歌的耻笑;英雄已亡,只剩下“钢枪”静默的哭泣。这就是我们的时代,一个弥漫戏谑、庸俗的“小丑时代”。
在时代的暮光中,我们到哪里去寻找歌颂青春的“光阴的故事”?在时代的喧哗与骚动中,我们到哪里去寻找深藏在我们灵魂深处的理想的光芒?
总是有人来破局
一个生活优越的阔太太,到三亚旅游,发现了那里的白沙碧海,于是决定将自己的私房钱都投资到那里,现在她的旅馆已经成为庞大的旅游产业,她用自己的诗意和冒险成就了一个财富的神话。一个习惯于被安排生活与安排人生的大学生,自己勇敢地到北欧旅行,获得了丰富的生活感悟,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的灵魂强大起来。
这就是正确的活法——努力中拼命地创造生活,然后再拼命的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