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学商系列——陈光甫: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的“中国摩根”
(2013-04-08 16:07:46)
标签:
财经 |
分类: 书朋 |
读史学商
陈光甫: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的“中国摩根”(标题)
人物小语:1897年,由李鸿章、盛宣怀主办的中国首家私人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沪成立,标志着近代金融业的发端。此后不久,在金融买办与官商林立的上海滩,崛起了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陈光甫。他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企业家,创办了中国最成功的私人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更重要的是,他比别人更自觉、更彻底地扬弃了“官商”办银行的传统,而代之以更为专业化的金融创新和服务意识。 有人将之媲美于美国的金融大亨摩根,称之为“中国摩根”。
陈光甫是中国近现代的百年金融发展史上的标杆式人物。他以自己前瞻性的目光、专业化的服务和开拓性的营销创立了中国近代的平民银行,其人生传奇和商海奇术也同样值得今天的商人借鉴。
1、传奇经历:5块美金成为人生拐点(小标题)
一个人的家庭往往决定他未来的人生道路。中国近代金融大亨陈光甫的人生就应了这句话。他的父亲是个小商人,但是头脑灵活,后来到了汉口报关行当职员。在这里,陈父看到了对外贸易的前景,决定让儿子学习英语和商业,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时代激荡之风。
因为父亲的培养,让陈光甫讲了一口流利的英文,也正因为英文好。他在1904年参与了美国圣路易国际博览会的机会。这个年份成了陈人生的拐点,在这里他结识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人孙中山。此时的孙中山正在流亡中,经济上很困窘,陈光甫把身上仅有的5块美金送给了这个穷困潦倒的人。孙中山很感念这个仗义的年轻人,也很欣赏这个年轻的聪明智慧,就与之结交,成为莫逆。此后分别,两个人在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奋斗,交集并不多,不过,始终感念彼此的相遇。
播下的人际种子总会发芽的,在陈光甫创立银行最艰难的时候,一个神秘来客的资金为他解决了燃煤之急,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孔祥熙。他是受孙中山之托来送这笔资金,除了孙中山的资金外,宋庆龄姐妹和母亲倪夫人也向陈光甫的上海银行入了股份。孙中山不仅带来了资金,还给陈光甫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书信,里边提到5美金的资助之谊。就是5美金让陈光甫的人生真正地出现了拐点,一个中国近代史上的金融巨子就此走上了自己的成功之路。
2、开辟蓝海:不图厚利,从小处做起(小标题)
“人争近利,我图远功;人嫌细微,我宁繁琐。”这是陈光甫的经营之道。当时在上海,金融业已经非常发达,有美国花旗、日本三井等银行,也有很多旧式钱庄。在这样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陈光甫开辟了自己蓝海市场。他非常注重小额储蓄,把市场放在了中下阶层中,比如小职员、家庭主妇的小额储蓄,这些小资金在当时并不被大银行和旧钱庄看好。但是陈坚持认为这是他的真正客户。为了突破这个市场蓝海,陈光甫把“服务”定为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行训,
他提出六条原则:要不辞琐碎,不避劳苦,不图厚利,为人所不屑,从小做起,时时想办法。他还在自己的银行设立了平民化流程,非常尊重每个客户,这样的服务吸引了大批小额闲置资金。有些客户很难缠,比如想存1000元,就要开1000个户头,但是陈光甫从来不嫌麻烦,都按照客户要求做,这样,他的银行很快就传出了口碑,赢得了很多人的信任。他还很有广告意识,打出了“一元开户”的广告。就是靠着这种独辟蹊径地营销让陈光甫的小小银行在上海滩站稳了脚跟。
根据史料记载,到了1936年,上海银行的储户共计15万7千余人,按当时人口5亿计算,那么每3000人中就有一人在该行开户。渐渐地,其他各家银行也开始仿效上海银行的做法,形成风气。陈光甫本人和上海银行也在社会上获得了良好的信誉。
3、做大之道:前瞻目光,向民族工业放款成就金融大亨(小标题)
陈光甫一直很有市场意识,也很有前瞻性的战略目光。他敏锐地感觉到银行业只注意吸收那些巨商显贵的储蓄,比如北四行中最新派的金城银行,创办时北洋军政官僚和前清遗老的存款占了90%,1927年增资以后,北洋军阀和官僚的投资仍然占一半以上。实际这样的资金结构非常危险,一旦出现一笔重大存款转移,银行就无资金运转。他还看到民族资本的迅速发展,但是这些大资金并不愿意贷款给民族资本,但是民族资本又充满生机与活力。根据综合判断,陈的上海银行开设了民族工业房款绿色通道。他把大量资金贷给张謇的大生实业,还有荣氏兄弟。特别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荣氏陷入危机,陈光甫联合几家同业组成银团,以申新纱厂的资产做抵押,继续放款,清偿了荣氏兄弟的债务,帮助申新七厂渡过了一次最严重的危机。这种雪中送炭的商业行为被业界视为最好的服务。
经过多年经营,到1922年,上海银行资本额增至250万元,与浙江兴业银行并列全国第五位;存款达到1345万元,在全国商业银行中居第四位。至1926年,上海银行与与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并称“南三行”。到30年代初期,当日这家最穷、最小的小小银行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私人银行,在中国的金融界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陈光甫本人也跻身于“江浙财团”的首脑人物之列。
“不变随缘,随缘不变”——这是章士钊送给陈光甫的一副对联。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这个天才金融家的人生哲学,他只想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更单纯地活着,靠着自己的智慧和专业最大限度地实现一个金融家的价值。
老板读史笔记:蓝海是小企业最好的救赎
读史人:沈阳园林商会常务副会长
陈光甫的成功轨迹对于中小微企业很有借鉴意义。作为一个中小微企业不可能改变大环境,只能在市场中寻找自己的蓝海,精细化地研究市场。只有发现市场的缝隙,才能有所作为。所以市场永远是小微企业最好的老师。
一个老板的目光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是陈发现了小储户身上的潜力,就不可能在竞争激烈的上海滩立稳脚跟,如果他没有眼光去发现民族工业的发展潜力,他也不可能将自己的银行做大做强。
对于商人而言,前瞻性和创新性总是第一位的,否则就只能随波逐流,最后被市场淘汰。
市场,是勇敢者和智慧者的游戏!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