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水火相容的传奇

标签:
文化 |




导语:琉璃,色彩华丽但不张扬,透彻亦不浮华,层次丰富,光感鲜明,精致细腻。琉璃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哲学。历史的琉璃就是文明,用火冶炼,用心浇注,于是历史成了琉璃,生命也变成了琉璃。跟翡翠、琥珀这些天然宝石比,在收藏市场上并不大热,但是因为其特殊的烧制工艺,演绎出一场水火相容的传奇,以致绝色琉璃价比黄金。
1、价值:“火里来,水里去”的唯一之作
真正的古法琉璃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十分难得,在中国古代一直皇室专用,民间很少见。根据琉璃收藏家张静宜介绍,古法琉璃,亦称脱蜡琉璃,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技术纯手工加工制造,经过多道手工工艺制造流程的精修细磨,在高温的火炉上将水晶琉璃母石熔化而自然流向凝聚成高贵华丽、天工自拙的琉璃。
她很形象地将琉璃的制作过程比喻成“一场水火相容的传奇”——“火里来”,玻璃注入蜡模后,放入窑内要待上9天时间。其间融化的液态有色水晶体的流动很难控制,但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一个个形态各异却又有统一风格的琉璃作品。“水里去”,琉璃出炉后,需要有不亚于珠宝制作的一系列打磨、抛光等工艺,一件琉璃成品的出现需要近20天的时间精雕细琢。而且主要依靠手工制作。当中的各个环节的把握相当困难,其火候把握之难更可以说
是一半靠技艺一半凭运气。仅出炉一项,成品率就只有70%。更关键的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不象金银制品,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一点点问题,十数天、几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诸东流,所以世上没有两款一模一样的琉璃。
由于一只模具只能烧制一件琉璃作品,大型复杂的作品甚至需要多次开模、烧制才能完成。这使得琉璃作品更为可贵,可以说琉璃是真正的贵比黄金。优秀的作品都是全球限量发行,更具有收藏价值。
收藏家陈萍表示,由于古法琉璃制作工艺的繁复,投入大产出小,导致这一古老的制作工艺面临失传的危险境地,这更加提升了古法琉璃收藏的价值和意义。不过她也提醒广大琉璃藏家,琉璃有着广泛的市场,导致了市面上有很多假冒产品,这些产品有的是工业化的批量生产产品,有的材质为普通玻璃、更有的用树脂假冒,因此,想要收藏和购买琉璃产品需要到正规的商家和场所购买,以免上当受骗。
2、美学:一种艺术,一种哲学
在中国古代,关于琉璃的记载很多,比如《天工开物、珠玉篇》是这样描述琉璃的“凡琉璃石与中国水精、占城火齐,其类相同……其石五色皆具……此乾坤造化,隐现于容易地面。天然琉璃石日渐稀缺,尤为珍贵。 ”
《钱围山业谈》载:奉宸库者,祖宗之珍藏也……琉璃母者,若今之钱滓然,块大小犹儿拳……又谓真庙朝物也……但能作珂子状,青红黄白随色,而不克自必也;色彩意义富比宝石。
从记载中,可以看出来,琉璃不同于其它任何宝石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能融合各种色彩,加入不同矿物会变化出不同色彩,却依然能够通透。
有人说,琉璃是一种人格,一种精神,一种境界的象征,寄托了人们明镜如澈的美好愿望。
当我们踯躅在喧嚣染满闹市,感受浮华时,如果眼前突然出现那晶莹剔透的琉璃,不禁会内心略有震动,我们为什么不能心如琉璃,,朴实无华地生活?琉璃很像一种人,他们躬耕着自己的真诚,默守着自己的善良,他们内心丰富,宁静,从容,淡定,没有颓败的凄凉。在大千世界的舞台上,淘去人生浮光,才能显现出心底的真实。
3、鉴赏:天工自成的意境之美
琉璃艺术中,颜色是重要的表现元素之一,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是胜于形体的。琉璃的颜色来自于天然材质,永不褪色,琉璃的温润更加体现了色彩的流动性和质感;并且琉璃能集七彩于一身,各种色彩间相互融合相映成趣,给人无限的遐想。琉璃凭借其晶莹剔透的水晶材质,铸造技法的细腻表现,变幻莫测的色彩效果,使每一件琉璃作品都各具无可比拟的独特魅力与个性。从不同角度来看,不同的厚薄折射出丰富的色彩层次,加上琉璃制品的精雕细琢,使它呈现出立体的视觉效果。
有些人以为琉璃中的气泡是它的杂质,其实恰好相反,有些制作者为了体现琉璃蕴涵的生命气息,故意在手法上使气泡更多地产生,有一种流动的气韵。琉璃“火里来,水里去”,有时又要经过突然降温,加上很多工序手工完成,气泡不可避免,而这反而成了琉璃的独特魅力。
链接
如何鉴赏琉璃
◆欣赏光影效果,特别是不同角度厚薄及色彩的光的折射,能呈现出立体
的视觉效果。
◆欣赏色彩的自然流动,感受琉璃“呼吸”中透出的纯净之美。
◆琉璃的透澈度,不宜太纯太亮,需有一定层次与光洁度的差异,否则会
丧失其具有动感的生命力之美。
◆感受整体造型及色泽、美感与创作意念的完美结合所带来的意境之美。
◆从工艺角度欣赏古法琉璃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非民俗)与结构特征。
◆古法工艺决定了世间没有两件完全一样的琉璃,所谓“天工自成”说的
就是琉璃产品的惟一性。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