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些隐没在繁华后的民间手工遗珠

(2011-12-26 15:29:00)
标签:

文化

分类: 闲情
那些隐没在繁华后的民间手工遗珠
城市在信息化浪潮下向前奔腾,没有人能停下脚步,倾听一下柔软的市井之声,感受那份柔软的情愫。那醉心于蛋雕的寂寞艺人,那在闹市中吹着古埙的陶艺人,古朴、安静的生活状态,构成浮世中独特的风景,让我们走近他们,倾听他们,去发现那隐没在繁华背后的民间手工遗珠,感受那纯粹手工所带来的一份坚守,一份温情……
蛋雕:小蛋壳上的浮世绘
跟着清瘦杨春刚走过悠长的街巷,来到他简单的创作工作室中。一盏灯,一只刻刀,一个个小小蛋壳。这就是他的全部世界。这个沉默寡言的民间艺人,言辞不多,甘于寂寞,就喜欢在小小蛋壳上描述他心中的浮世绘。他的创作题材,极其丰富,这和他博览群书分不开,历史人物、中外典故、花鸟鱼虫,尤其是那50个人物组雕,简直震撼。这组大型蛋雕手工艺品,他用工笔白描线条的形式,在鸡蛋壳上勾勒出50位中国杰出历史人物形象。成吉思汗、老子、李时珍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名人都在蛋雕作品上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蛋壳有多薄,有点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在这个小小蛋壳上,搞雕塑,确实不容易。他要在弧型的鸡蛋上,点上小点,然后将这些小店连成线。如果遭遇到面部表情丰富的人物,确实很不容易。在不到一毫米厚的蛋壳上雕刻就像是走钢丝,每下一刀都如履薄冰,重了会碎,轻了又不显图案,稍有偏差便前功尽弃。后来,为了掌握蛋雕的精髓,他潜心研究,反复练习,很快便掌握了在鸡蛋、鹅蛋、鸵鸟蛋壳和葫芦上雕刻的技艺,并能在薄而脆的蛋壳上走笔飞刀,龙凤图、八仙图、京剧脸谱,经他的巧手一一呈现在蛋壳上。
他的《八仙图》在几年前,以几万的价格被人藏去,说到此处,他竟然有些不舍,笑言:“很多时候,自己创作的作品,确实不舍得被人收去。”
他认为现在做蛋雕的人也不少,但是更多的人都为了钱,这样功利心态下,无法创作出好东西。他认为真正的好的蛋雕艺术品,观之有瓷器的通透,触之有玉石的莹润,但要做成一件蛋雕艺术品也绝非易事。他从事蛋雕艺术多年,他自己的餐桌上顿顿都是用蛋做的菜,他曾笑言看到鸡蛋和用鸡蛋做的菜胃里就不舒服。做蛋雕选材极难,要寻觅大量的鸡蛋才能找到一枚符合雕刻要求的蛋壳,一般情况下,其光洁度、色泽、形状等均需与主题相呼应,蛋雕接近于微雕艺术,但其材质的特殊性有别于骨雕、石雕、玉雕等艺术形式,在创作过程中必须心无所滞,在完成作品的某一主要部分时,须一气呵成,从下第一刀开始,刀刀皆险,如履薄冰,刻刀雕刻过程中力气太小刻不出来,力气太大又易破损,一刀失手即将前功尽弃。
在做蛋雕之前,他是个技术人员,如果为了赚钱,可能有很多方式,但惟有蛋雕让他能感觉到心灵的宁静,他甚至建议大家都该尝试一下,如今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少了这份安逸和情趣,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一点时间,静心凝神、抛开俗念,享受一下精神生活,感受一下蛋雕的乐趣呢?
古埙:千年风雅,世事沧桑(小标题)
在故宫古玩城,喧嚣的市声中,一段浑厚低沉的旋律正从一种陶制品中缓慢流出,这声音就像一个中年人沧桑地讲述着自己的经历,悠长的音符正迈着舒缓的步子在你耳根上下徘徊,岁月的沉淀和你心跳的节奏慢慢同步,进入另一个空灵的空间。吹埙的人叫宋富伟,这个曾经在深圳世界之窗从事陶艺创作的人,半生痴心于陶艺。当他发现埙那古朴犹如天籁的声音时,就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古埙的创作中。他继续醉心地吹奏着,偶然,一声声空灵的呐喊穿越雪山激荡而来,暖风中似乎也夹杂着一缕缕花的清香,瞬间沁人心扉……
有一种声音能唤起灵魂深处的回音,在心底泛起涟漪。陶艺家宋富伟认为埙就是这样一种穿越远古的回音。埙的音色质朴幽怨,被称为“立秋之音”,唐朝郑希稷曾作《埙赋》称“塤之自然,以雅不潛,居中不偏”,在日益繁复和花巧的乐器发展过程中,埙独守着一份自然和朴实。然而也是因为埙的这份“守拙”使它渐渐淡出了中国音乐的发展主流,直至现代考古发现才使这一音乐珍品回到中国音乐家的目光之下。
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 相传埙起源于一种叫做"石流星"的狩猎工具。古时候,人们常常用绳子系上一个石球或者泥球,投出去击打鸟兽。有的球体中间是空的,抡起来一兜风能发出声音。
后来人们觉得挺好玩,就拿来吹,于是这种石流星就慢慢地演变成了埙。   
最初埙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椭圆形、球形、鱼形和梨形等,
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 除了创作埙,他还创作了陶笛,他介绍道,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陶笛大多数是以19世纪中期意大利人都那提设计的潜艇型款式为参照对象的。在这些稀奇古怪的陶艺制品背后,是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他说自己最满足的时候就是看着古埙要烧制出来的刹那,或者独自在深夜吹奏埙和陶笛的时刻。他说自己感觉从事古埙创作很有意义,自从西安出土了7000年前的乐器——埙,世人了解了陶土乐器的久远,自己烧制的埙不拥有埙那么久远的历史,却延续着它的千年神韵,千年风雅质朴的东方韵律,透彻透底地诉说着中华民族的千年风雅,世事沧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和神国
后一篇:素心红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