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
(2010-10-17 01:36:07)
标签:
杂谈 |
苏维埃帝国的气息仍无处不在。除去庞大的建筑,还有街道上、地铁里的面孔。白皮肤的斯拉夫人、细长眼睛的蒙古人、黝黑的越南人都随处可见。如果你在这里生活过一段时间,还可以区分出谁来自塔吉克斯坦,谁又来自土库曼斯坦。社会分工也显现出帝国的层级,清洁工人、建筑工人一般是塔吉克人、土库曼人,阿塞拜疆人贩卖水果蔬菜,格鲁吉亚人开赌场,亚美尼亚人控制着高级商业活动,零售业归属越南人与阿塞拜疆人,而中国人则把持着轻工业的批发业务。历史充斥了意外,二十年前十五个加盟共和国纷纷寻求独立,而现在这些地区的人民又不停地涌向莫斯科,因为这里汇聚着金钱与机会……——许知远《祖国的陌生人》
本人毕业于某大学历史系,却不曾好好读过世界通史。现在想来,有些遗憾。我骨子里迷恋“博古”的系训,喜欢博物馆那种氛围,更喜欢跟历史相关的话题。总爱思考这种民族、种族的事情。很简单,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告诉迷茫的现代人如何解决问题。在喧嚣功利的世事中,我所就读的历史系甚至还被人嘲笑,确实,工作不 好找了。但是起码我们可以获得一份底蕴。看看,我那些同学和师弟师妹们,在各个行业都混得不错,这不能不说历史学是门好学问。这个学科的效力是毕业10年后才显现的。
信息时代让阅读碎片化,比如微博,我勉强可以接受博客,却不能混微博。我们在文明的童蒙时期,信息乏善可陈,是碎片化的,继而文明从小溪汇成河流,流向大海。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阅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那就是资讯过度碎片化。什么事走向极端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