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风景旧曾谙
(2009-09-17 19:15:40)
标签:
旅游 |
分类: 闲情 |
夜深了,身着一身杭州丝绸游荡在盛京古道上,依稀觉得半个月前的杭州之旅仿佛依然在昨日。忽然想起了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那7天的杭州时光,如老电影般又涌向记忆的闸门。
巷陌深处
杭州,河坊街,白日游人如织,夜晚古韵悠长。
到杭州后,最美的当然是西湖,选择酒店一定要在西湖景区之内,最好不住闹市区。这条河坊街就是很好的选择。这条街是仿制南宋时代的御街而建造的。街道上都是各种江南特产,比如张小泉剪刀、王星记扇子之类。丝绸、茶叶这些东西最好不要在这条街上买,丝绸可以到丝绸一条街,茶叶最好到正规的专卖店。在这条街上,你几乎可以寻找到一切你想带给朋友的纪念品。
河坊街的街头是一个大铜佛,工艺十分精细。入夜后,这条街寂静的只有保安。独自走在这条古街上,一
只夜归的黑猫倏然过街而去,令人感觉到悠然而令人思绪万千,仿佛在和几个时代的故事和人在交流,那些文人雅士的翰墨余香,那些风花雪月的缱绻情事,那些普通人家的竹笋梅菜……一切仿佛都凝滞在这夜杭州的温润空气中……
到杭州旅游,最令人难忘的不是荡舟西湖,而是在那些看似普通的街巷间的游逛。一个城市的格调与风情都在这里。如果不是那么多游人,我想这个城市应该是宁静的。在夕阳之下,一个慈祥的老人面容舒展地拨着竹笋,之后,一个简单的油焖笋就端上了餐桌,全家人可以在晚饭时光听着那个方言电视节目——新闻楼外楼。可是偏偏有这么多创入者,打扰了他们的悠闲时光。他们也似乎习惯与这些匆匆旅人和睦相处,毕竟是这源源不断的旅行者给他们带来了商机和财富。
夜晚的西湖边,甚至比白天喧闹。七夕之夜,走到断桥处,漫天都是孔明灯,一个又一个的美丽愿望随着这温情的夜风升入天空。一个杭州的朋友说:“一片早春的西湖,一支灵性的发钗,一条蓬顶的渡船,一把见证的雨伞,一袭飘然的白裟,一次因有缘而来的千里相会。这就是断桥上的爱情。”
生活在把休闲当成一种生活常态的城市里的人是幸福的,也许这才是真正的人生吧!
乌镇小桥
终于来到了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乌镇,这里到处都是小桥流水,还有那些记忆着岁月沧桑的耄耋老人们。文学家茅盾的老家在乌镇。到底是什么样的灵气能滋养出这样的大文人呢?带着这个问题,走在这个古朴的小镇。走进一家装修古朴的的店铺,据说这就是茅盾笔下的林家铺子。店铺的主人很淳朴,东西并不贵,各种特产高高地放在架子上……他悠然地点了一只烟,说乌镇也就是沾了以前交通不便利的光,所以才保持了这么古朴的房子。现在能看到的老房子,都是以旧修旧,也多半用作商业用途。从林家铺子买了一点特产后,就独自走在这古朴的街巷里。偶尔会去和住在屋子里的老人攀谈一下,这些枕水人家的老人多半掌故丰富,很有趣,操着浓厚的方言给你当起导游。
来到乌镇,并非想象中的诗意玄妙,而像到了一个民风淳朴的地方,可以结交朋友,总想着下次还要来。相比,那些匆匆旅人,这里的本地人生活得是多么悠然啊!在一个以忙碌为时尚,为各种借口的时代,也许乌镇的这种古朴民风更让人向往吧!
兰亭雅趣
江南多名士,来到兰亭,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了。遥想当年,书法家王羲之在这里招待他的诗朋酒友,曲水流觞处的那种雅致风流,后人真是不可复制。依稀记得一个诗人朋友关于这里的诗意语言:“时光无法倒流,伤痛无法避免,究竟需要多少时间能够治愈创伤,这是一个难以猜测的问题。英雄辈出的时代里,必然会有英雄倒下。作为诗歌的旧友,希望朋友能养好伤病,有一天重新走回我们的中间。哪怕贫穷得只剩下纸和笔,只要能从容地坐在曲水的下游,取走荷叶上的流觞,然后就会有心灵的诗篇。”江南有时候之所以如此令人难忘,除了天赐风景,还有浓厚的人文传统,随便走到一处,就有一个典故,即使没入学的小童,也能说出几个故事。走到兰亭,很能感受到王羲之他们为什么不爱回山东老家了。如此清幽雅致的环境是治疗亡国之痛的好地方,当然也丧失了斗志。走出竹影婆娑的兰亭,那曲水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汩汩流淌。
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无论哪种景致,都是一种独特风情,关键,在于欣赏景色的人是否有能发现美的眼睛,美总是深藏在生活深处,让忙碌的心灵暂时停止,你可能就能发现那深藏的美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