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浙商文化寻根之旅(上)——沈阳浙商:东北式进化
(2009-09-02 09:50:35)
标签:
财经 |
分类: 书朋 |
.高高矗立在杭州市中心的浙商银行大有财踞天下之意,至于在杭州大街小巷密布的报刊亭上,《浙商》杂志的广告条幅在高高飘扬着,从这些城市细节上,可以看到“浙商”的影响力非凡。关于此次沈阳浙商的文化寻根之旅,短短几天时间远远是肯定不够的,因此关于浙商的文化传承在这里肯定不是最后的结论,只能理解成一个孤独旅者的冷静观察了。
原汁原味的浙商文化
小桥流水的迂回曲折
浙江,水道纵横,钱塘江,富春江,美丽的西湖……水给人的感觉就是柔软、舒缓和灵秀。到了这里,似乎就恍然明白这里文脉昌盛,名士辈出了。现代的鲁迅、茅盾都是文化史上影响巨大的人物。小桥流水在这里不是诗意的描写,而是真实的生活背景。
浙江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事风格很像他们这里的地理环境,小桥流水般的迂回曲折,这样造成了他们缜密的商业思维。
遍地为商贾,处处是生意。在绍兴最热闹的景区——鲁迅故居,有个慈眉善目的老者,别人卖一把三味书屋字样的扇子是5块钱,他却要卖35元,为何?因为他附加了文化含量,把你的名字给他,他几分钟内,根据你的名字赋诗一首,再用自己的不错的书法帮你写到扇子背面。这种不经意的商业智慧灵光,在这片土地上,随处可见。
那些名声赫赫的浙商早已把自己商业帝国的版图开拓到了五湖四海,其精神亦如古代强悍的马背民族那种气吞万里河山的气概,只不过,这次是靠商业智慧和雄厚的资本去征服罢了。
精致细腻的算盘文化
在乌镇,最吸引记者的不是最后的枕水人家的那点儿小资风情,而是一所道观修真观,据导游介绍说这是古代的一个哲人鬼谷子的修行之地所在。一进门,就是高高悬挂的一个大算盘。导游说,这个算盘,算的不是具体的钱财,而是把人生理解成一个布局,是需要谋篇布章的。是呀,这种文化符号在广袤的东北平原是几乎看不到的。东北的商业智慧更多的是原生态。而浙江人,一出生就在一个浓厚的商业氛围中,一个小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就知道人活着,就要算计,不能随波逐流。
在杭州的餐厅里,餐具一概很精致,菜品做得精细,但是量极小,对于吃惯东北大炖菜的人而言,更能体验到这个地区人精神深处的精神细腻的人生态度。态度决定一切,似乎武断,但是一种渗透到每个人骨子里的商业基因却在顽强地传承着。
尊文疏政的商业基因
走进乌镇历史上最富有的商人旧居,堂屋非常高大,几进几出的设计,这里处处可见对文化的尊崇,对文人的特别尊敬。也许是因为胡雪岩的个人悲剧影响太大,浙江人很不爱谈政治,低调务实,爱做实业。在杭州河坊街上,胡庆余堂还在飘着古老的 中药香味,八月桂花怒放的季节也即将到来,但是这位红顶商人的悲情往事,却总是令人唏嘘。走进胡雪岩故居,导游幽幽说到胡雪岩的最后时光,与其人生繁荣阶段,实在是天壤之别。
浙商们今天所实践的商业精神显然是尊重文化却远离政治,因为前辈的代价实在太惨重了。
入乡随俗的沈阳浙商
大约20多年前,众多浙江人带着浙商的商业基因两手空空地来到沈阳,这机器轰鸣的工业城市。这里除了让他们无法适应的苦寒气候,还有酒风浩荡的乡土人情。但是在商业激情的激励下,甚至直白点儿说:“活出个样来!”的生存决心下,他们在这片土地绽放出了财富奇葩,同时心灵上也一直回望着江南的杏花春雨中的浙商基因,不过同时他们的精神上也融入了关东的白雪莽原般的生存智慧。
金戈铁马的正面强攻
温州人郑献金来到沈阳的时候,是个不到20岁的毛头小伙。热辣的关东风情让这个腼腆不善酒的温州年轻人,也变成了酒场豪杰。
当然,这个演变的过程,正是他开拓事业的正面强攻的过程。他发现用浙江人的迂回曲折在东北不好办事,必须学习东北文化里那种马背民族遗风——金戈铁马的正面强攻才可以搞定生意上的竞争。在每一次招标中,他都不知道要喝多少酒,东北人实在太热情,你喝多少酒往往决定你这个单能签多大。浙江出版集团的一个发行经理说,对着东北的业务经理都是得能喝酒的,不然,款就催不上来。江南是茶文化,东北是酒文化,两种文化,注定一个风雅,一个激情。而来到东北淘金的浙江人往往都适应了这种野性激情的酒文化,每次商务酒会,他们的酒量不比东北人小,拼酒的架势也很东北化了。
粗犷侠义的人情生意
沈阳市总商会永康商会会长程春福在沈阳已经安家定居,他就是靠着侠义心肠打开了自己的财富大门。创业初期,他常常帮着人免费干活,特别仗义,就这样赢得了第一桶金。接着,他自己有了点儿能力的时候,又常常给家乡来的人资助,甚至住在他家里,而当时他的家,也不过一个50平的租住房。他是常常想念家乡,言谈间,常常提到那颇具特色的永康面,进而联想到永康人在外漂泊进取的精神。但是东北20年的经历让他已经很东北化了,主要表现就是人情练达,充满侠义心肠,做起生意来,粗犷大气。不少沈阳浙商都说东北人其实好交,东北的生意也好做,东北人往往认了你这个人的人品,其他都可以好说,不会在价格等细节上跟你多计较,所以他们讲在东北,就得做人情生意,没有人脉,再好的商业基因都发挥不出作用,很多努力都白费。
抱团默契的商会协作
沈阳的外埠商会很活跃。沈阳市温州商会会刊上就有一句话: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他们的抱团默契是出了名的。他们认为“吃苦耐劳、勤劳勇敢可能是所有成功文化和地区经济发展初期所共有的东西。温州人的商业意识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温州一直在接纳外来商业意识,才有了今天的发展,要善于借助外部的‘智慧’,打开大门,引进新的思维方式。如同温州人的意识沈阳经济发展的‘外脑’一样,诚信、品牌和外脑,必不可少。”的确,这种抱团的精神帮助他们在沈阳这片土地上取得了很大的商业成就。不光温州人如此,浙商中的台州人、宁波人、永康人和绍兴人都是如此,在资金和商业智慧方面彼此帮助,彼此扶持。当然这也是来沈浙商东北化进化中的一个对浙商古老基因的有益传承,并根据在东北的实际情况得到了本地化改良。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