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一定去大堂
(2009-04-10 02:07:27)
标签:
杂谈 |
分类: 酒友 |
杯酒人生
在酒馆里喝酒,选择包房或者选择大堂感受是不同的。一个是封闭的,一个是开放的;一个是看似自由,却不自由;一个是孤饮,一个是狂欢;一个是贵族,一个是草根。
一般的商务宴请,喜欢在高档酒店的包房,但是事实上,参加这些宴请的人内心都不是很放松,很快乐。在这个封闭空间里,充满着交易的味道、等级的压迫感,看上去与喧闹隔绝,可以自由一点儿,事实上在这种讲究规矩的空间里,得不到真正的自由,吃饭不是吃饭,喝酒不是喝酒,就是谈事而已。更有意思的,参加完这些宴请的人往往要私自结伙去小酒馆吃点儿,或者干脆回家吃泡面。
包房里的宴请往往不超过10人,这是小众而且有点贵族的感觉,肯定敢不上火热的大堂里气氛好。所以,想喝酒一定要去大堂,用宋丹丹在小品里的话说就是“那家伙真是人山人海。”喝酒往往图的就是这个“人海”的气氛。
选择在大堂喝酒的时候一定是亲近点儿的朋友,随意放松,可以拿来一箱啤酒赤膊上阵,更让人惬意的一点是,你可以放开老板的架子,跟哥们儿划拳,那是一种很江湖的感觉,醉翁之意不在大堂,在乎的是喝酒的气氛。
在大堂喝酒,不像在包房里要讲究说话的语气,在这里,你不大声嚷嚷对方根本听不清楚,当然身份的差别也似乎消失了,什么你是老板,我是下属之类,大堂的座位压根就没给你讲究身份的机会。
在包房里点菜,怎么地也得有点儿燕鲍翅肚之类装门面,但是在大堂就不同了,尽可以放下身段,点一些酱牛肉和猪头肉,甚至一盘花生米、拍黄瓜之类的小菜,几碟小菜,三五知己,一壶老酒,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江湖钓叟”的生活吗?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看来,喝酒一定得去大堂。
到包房喝酒,往往有被某种力量绑架的感觉,内心多少有些拘束,甚至是家宴,都显得过于正式,而在在大堂喝酒,就舒服多了,还适合做“流水席”。朋友们来了一拨,再来一拨,“一时间多少豪杰相聚”。流水席的感觉就是特亲切,特随意,在日常生活中,恐怕大家早就厌倦了交易、得失,到流水席后,就完全沉浸在酒菜的情趣与朋友的温情中。
朋友如老酒,给我们的是内心的慰藉与理解,这种理解往往是家人和爱人都无法做到的。
想起曲水流觞的典故,那么就让我们用一句诗意的话,结束这场关于“喝酒到底是去大堂还是去包房”的讨论——"时光无法倒流,伤痛无法避免,究竟需要多少时间能够治愈创伤,这是一个难以猜测的问题。英雄辈出的时代里,必然会有英雄倒下。哪怕贫穷得只剩下纸和笔,只要能从容地坐在曲水的下游,取走荷叶上的流觞,然后就会有心灵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