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咖啡厅里的天使 (转)

(2008-07-20 02:16:17)
标签:

杂谈

分类: 写意
咖啡厅里的天使
作者:程苓峰 2006-07-27 17:42:18
标签:
 

一媒体朋友在西海开了家咖啡厅,兼作书店。我问是不是想靠这个赚点钱,他呵呵一笑,"哪里会!"试运营了些日子,每个月亏几千块。如果不是为赚钱,那是什么。他随口回了一句:读书的地方。

这似乎是一种典型的文人式的奢侈。阅读是一种仪式,不说古人沐浴更衣,找个幽静空灵、赏心悦目的地方总是必要。

这个朋友在媒体圈颇有名,办一本很高端、重品味的生活类杂志。长相寒碜的男人,一头长发,穿件道袍一样的宽松白衣。以前常听另外一些媒体朋友戏谑,说看不懂这个人办的杂志。长宽都是一般杂志的 2倍,拿在手里又厚又重,尽是文绉绉的山水、虚无缥缈的意境,50块一本,报摊和机场都难看见。在这个都市白领忙着供房、企业家过劳死的时代,谁会买?

坐在咖啡厅里,才开始有些明白。一个阶层的人和他们想的事是另一个阶层所不知道、即使知道也难理解的。那些习惯了品位生活的读者并不在乎掏 50块买本杂志,就像连读书都要挑地方的人不在乎开一个自娱自乐的咖啡厅能不能赚钱。为一个阶层服务,你自己就得适应这个阶层的生活方式。同样,这样一本品味杂志在商贾奔走的机场或者人流匆匆的路边小摊卖不出去的,最适合的地方恐怕莫过于西海这样的供闲人名士消遣的靠水伴柳之地了。

人,杂志,咖啡厅,都结合为一体。不仅在生活形态上,也在商业逻辑上。

一个月前,带着一个问题跑了趟浙江。有人说要把一定比例的8000亿浙江民间游资改造成风险投资或者天使投资,这个靠谱不靠谱?

找到答案的时候,也在一家咖啡厅里。

咖啡厅位于杭州文三路,在高科技公司云集的华星大厦对面。堂子很大,能装下一两百人。四壁都是有关古代人文的印刷。周末会有文化沙龙,来的有企业家、出版人、美容师、艺术家、作家、医生等,轮番上阵,讲的议题包括如《心理健康与现代人生》,《澳门史话》,《中外思维差异》,《律师生涯》 ……咖啡厅并不赚钱,大体持平。

老板是两个生意人,陆乔治和华均健。名片夹里备有两种名片,一种印着"咖啡厅经理",而另一种,密密麻麻印满了十几种称谓: N家公司的董事,N家协会的理事,以及某市政府顾问……交谈起来,随口说出的英语很地道,也不只谈生意,对文化似乎更感兴趣;讲到商业,也会从文化和社会层面加以阐述。这跟印象中劳碌勤恳、满世界推销打火机的传统草根浙商,似有天渊之别。问为什么开咖啡厅,也是随口一句:有个聚会的地方。

他们代表一种类型的浙商。在80年代后期入商海打拼,90年代成功,2000年左右转型成为投资者,遇到好的项目和欣赏的年轻人,就给几十万支持一下,是谓"天使投资人"。对文化、社会等更宽广的领域逐渐发生兴趣,公司里的事已经不用自己亲手打理,可以大半时间坐在咖啡厅里,跟来自天南海北的、各种职业的人相识相知,高谈阔论。

关于8000亿游资能否转化为天使投资的问题,两老板回答:游资背后是单纯的逐利动机,一定要赚钱;而天使资本的动机是资助值得资助的人、支持令人兴奋的项目,盈利只在其次。所以游资的性格是急迫,而天使的性格是泰然。在发源地美国,天使并不总是最有钱的商人,生活舒适、交游广泛的医生律师也是一股力量。所有说,等什么时候8000亿游资的主人不再想挣钱、而是想怎样花钱了,资本属性转变的时候就来到了。

走出咖啡厅,两个问题都有了点眉目。陆乔治华均健这样新类浙商的存在,本身就预示天使投资的前景会愈发蓬勃。而朋友那本生活杂志也应该有不错的销路,同样是陆、华两位,不就代表这个读者群体的兴起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