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书朋 |
我是不大喜欢阅读惊恐小说的,说胆子小也行,说好奇心差也好。这次是个例外。若花燃燃的《诡念》除了惊恐小说常见的悬念、推理和惊悚等元素外,吸引我的却是里面浓浓的温情。青春曼妙的女大学生叶浅翠和意气风发的陆林之间游离于友谊和爱情之间的美好情愫,不虚伪,不矫情;浅翠、幽红、她们的母亲和父亲徐校长之间的科学与伦理的较量……
如果惊悚是这部小说的骨架,温情就是它的血肉。也许燃燃是个女孩子,所有恐怖的描写中都流露着一个女人悲悯的情绪。她在安静地讲述一个恐怖的故事,然而这只是故事的表层,那种人性的挣扎,科学与伦理的斗争无时无刻不在牵扯着读者的心。
在对待恐怖故事的态度上,中国人的习惯和心态似乎和西方人不同。中国古代,即使在那些以谈论鬼怪著称的小说中,也极少见到西方类型的恐怖故事。比如在《聊斋志异》中,真正够得上有恐怖色彩的故事大约只有一个(其中有一件“惨绿袍”在屋子里自己立起来的场景有点恐怖)。中国人谈狐说鬼,基本上止于“志怪”。在中国现代作品中,虽然可以看到许许多多西方的影响,但仍然极少有比如象斯蒂芬?金擅长编造的那种恐怖故事。因此差不多可以说,中国人不喜欢恐怖故事。
《诡念》为何会如此令不爱恐怖故事的国人心动?
整部小说花了大量笔墨描写不乏惊心动魄的场景和丝丝萦绕的感情纠葛。这种惊悚和温情双管齐下的写作手法令整部小说增加了看点,读来非常令人动容。
读这部小说的时候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MSN上朋友一再警告我,不要晚上读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很多年没有这种读书欲罢不能的感受了。其实我是一个挑剔的读者,自己都惊讶怎么会如此钟情于这么一部恐怖小说呢?
《诡念》里的语言是纯东方式的。有“聊斋风骨”,文笔简洁不失精确的表达,尤其是细节的描写,更见文字功力。燃燃曾经在论坛留言:“我的写作本身就是一次探险,是一次充满未知的旅程。作为写作者,我和主人公一样迷惑不解,一样充满痛苦,甚至绝望,不到最后,我也不知道故事会在那里结束。”
一个夏日慵懒的下午,一本唯美诡谲的小说,一次心灵的历险,一种温情的洗礼,我很感谢那个古灵精怪的若花燃燃和她的《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