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书朋 |
100周的短暂历史中,书评周刊采访了上百名海内外作家、学者,推荐了数千种新书。两年来,我们创造了自己的书评报道模式,制作出特色鲜明的图书排行榜,为读者搜集了丰富的阅读资讯。这首先要感谢读者朋友对我们的持续关注;要感谢书评顾问团队及众多书评人对图书品质的苛求,以及对智力享受的追求;也要感谢报社才华横溢的编辑,他们对出版圈的熟悉以及对图书的热爱保证了我们的编辑水准;感谢激情四射的记者的报道热情,他们与不同领域的专家、作家和学者对话拓宽了我们的阅读眼界,让我们接触到了这个时代的鲜活思想。
值此100期书评出版之际,有必要重申书评周刊的评价标准———公共立场、专业品格、独立思想、现实情怀,和不变的阅读主张———严肃而有趣。
公共立场
两年来,我们关注了很多畅销书,比如《狼图腾》、《水煮三国》、《细节决定成败》、《兄弟》,我们企图探究畅销书与整个社会文化的因果背景以及互动关系。
当然更加看重所谓“热读书”,他们是克林顿传记、是《达·芬奇密码》、是重版的《光荣与梦想》、是青春武侠小说、是史景迁的历史作品、是读者受众宽泛的管理图书、是文化界热读的建筑文化类型书。
我们主张阅读对公众思想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影响的好书。公共立场并不仅仅是公众立场,我们关注畅销书,但大多数畅销书只能领一时之风骚,对社会生活却难有深刻影响;公共立场也不仅仅是知识界立场,我们关注知识界的思想表达,但大多数理论与思潮只在学院风行,辐射到全社会并改变社会尚需时日。我们理解的公共立场是代表当下主流阅读群体的立场、推动社会进步的立场。
专业品格
出于专业兴趣,我们关注文学期刊,关注台湾出版,关注“80后写作”,关注诺奖作家,关注书籍装帧设计。在出版行业标准之外,我们还推出过精彩纷呈的台湾、日本特刊以及法国文化特刊。
专业标准不仅仅是出版业界的标准,我们关注出版业界的风潮以及变化,但出版界只是整个社会的风向标之一;专业的标准也不仅仅是权威的标准,我们承认权威的高度,但社会更需要多元之态度。我们理解的专业品格,在于聚合社会文化各界专业人士,以发展的眼光、多元的立场评介书籍和相关的社会现象。
独立思想
我们关注哲学家周国平与“X”小组事件,关注杰出的科学家束星北,关注哈金、裘小龙等海外作家。我们还大力推介评论家苏珊·桑塔格和医生高耀洁。无论是“爱心大使”高耀洁帮助人们防治艾滋病的努力,还是探寻科学家束星北的思想脉络,我们看重他们“思想独立”的精神实质。
独立思想并不仅仅是知识界个人的思想表达,我们关注知识界的原创性探索,但思想只有融入社会才真正有效;独立思想也不仅仅是一种姿态,我们认可独立精神,更关心这种精神落到现实之上。我们理解的独立思想,是不为潮流所左右的独立思索和探究精神。
现实情怀
我们推崇有现实情怀的阅读与写作。两年来,我们关注中国大学的体制改革,关注在城民工问题,关注水利学家黄万里,关注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与中日战争问题。无论是中国村民自治的小小努力,还是中日韩三国正义人士重修近现代史的民意共识,我们都有所反映,并不惜在重要版面给予报道和评价,其意味清晰可现。
现实更需要建设;现实情怀也不仅仅是口号上的梦想,我们尊重所有促进现实进步的理想,但社会的进步是一个渐进工程。我们理解的现实情怀,在于以积极的态度,理解现实生活,促进社会进步。
书评周刊旨趣:严肃而有趣
大众畅销书以社会时尚和大众文化心理走向作为自己的生存法则,一定程度上,它会模糊图书的文学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书评周刊关注时下的出版潮流,关注言情小说、侦探小说、科幻小说以及纪实小说等诸多出版类型。但我们不完全倚靠商业上的销售业绩,更在乎文化意义上的品性。
书评周刊的评论气质是严肃而有趣的。我们深知图书评论与文艺批评是一种艺术,各人有各自的立场。确保严肃和有趣之间的平衡,这是我们努力追求的方向:过于严肃而无趣,会让人感觉沉闷;过于有趣而不严肃又可能滑向浅薄和商业的滥俗。我们力图满足有大学文化水平以上读者的广泛阅读需求,力图奉献出包含商业、文学、艺术、电影、音乐、思想、生活、学术和时尚等各大领域及题材的丰富阅读资讯。
严肃是必需的,我们需要探究改变中国社会脉动的图书。作家们可能是中国版的索尔·贝娄,是中国版的博尔赫斯,是中国版的加尔布雷斯,而他们的作品,可能是中国版的《寂静的春天》,是中国版的《时间简史》,是中国版的《喧哗与骚动》。严肃之余,趣味同样必需。我们希望能幽默、智性地反映时代的恐惧与焦虑,反映出人们的渴望与梦想。
我们希望不断增加批评性书评:批评不是为了简单的统一;批评不是为了展示勇气;批评也不只是反对;批评也绝对不是终点;批评是为了某种公共价值。我们呼唤职业书评人。
文人萧乾曾宣告“职业化的书评家终将诞生”,“我们需要两个批评学者,六个批评家,五十个书评家。”半个多世纪之后,他呼唤的职业书评家也最终没有诞生。海明威给美国批评家艾德蒙·威尔逊写信说:“我目前认为,美国批评界中,只有您的意见我才尊重。”我们希望书评周刊给艾德蒙·威尔逊这样的批评家以更为宽广的写作空间,希望培养出自己的艾德蒙·威尔逊。
在创刊号上,我们阐述了自己的基本目标:开阔的阅读视野、丰富的阅读资讯和专业的评论态度,我们负责将典雅的文字与优美的书,将经济的文字与实用的书,将思想的文字与深刻的书一起推荐给读者。除了让它变得更好之外,这个目标至今没有改变。
100期的书评周刊,仅仅是一个开始,因为“我们不想落入任何一种期待之中”。书评周刊始终怀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和你们一起拓展自己的眼界,和你们一起体验纸上世界的神奇曼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