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恍惚觉得,在转眼之间,女儿就长大了。我不自觉地又会去看看镜子,以此为参照,这也意味着我渐渐地变老了......
有时,看朋友们刚出生的小孩,那么娇嫩可爱,我得努力回想,女儿原来也是从这么小的一个婴儿成长起来的。
有时,我想,这世界有谁愿意是快快成长的吗?如果他/她知道,成长意味着未来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更多的义务,还有更激烈的竞争?
我那快九岁的女儿似乎也已经意识到她那些为所欲为、自由自在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偶尔会深沉地感叹一下:“我要是再小一点多好啊!”尤其在面对那些比她更年幼的孩子们时,她更是感叹得厉害。
一天,带着她和朋友的一个小男孩去宜家,想将她寄存在“儿童之家”。但是到了现场才发现她的年龄和身高都已经超过了“寄存”的条件。结果是小男孩雀跃着进去了,她眼里泛着泪花很不情愿地离开了。
她偶尔也会振臂高呼:“我们小学生容易吗?"
特别是当两岁的小表弟来家里做客,她更是找着了比较的对象,一碰上我们逼迫她弹钢琴和做作业的事情,就老大不情愿地说:“为什么呀?为什么小弟弟整天就吃吃喝喝的,什么也不用学?”
然后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一顿威逼利诱以后,她大呼一声:“当小学生多不容易,当小孩多好啊!你们把我变回去吧!”连她自己也知道实现这种想法是多么地无望,无理取闹了一通以后撅着可以挂油瓶的小嘴开始练习。
我们说服她的理由无非是两三岁的小孩的任务是吃吃喝喝长身体,长大了就该学知识,长本事了,不然长大了就只能干自己不喜欢的很低级的工作,无法取得成功,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
我很怕女儿那天成为哲学家,突然反问我:“如果我想要的幸福生活就是什么也不用学,什么也不用干呢?我觉得这样就很幸福了。”
如果以此为目标,岂不是不用费事费心地进行任何努力?我该如何去回答这样深奥的一个问题,这其实是一个关于幸福和成功的定义。
我是一个在很正常的家庭,在很正规的学校接受了从初中至大学至研究生的教育。我顺从地接受了大人们的价值评判标准,在学校里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在公司里业绩好就是好员工。关于人生和幸福的定义,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也曾经试图进行探索,但最后还是欣然地接受了社会的普遍价值观。这样的结果是注定我成为一个平凡的人,当然也避免了自己在人生的探索中被撞得头破血流。
所以,如果我们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顺利地成长,既不是惊世骇俗,也不是一无所是,我们这些大人们不仅身负着教育孩子种种技能的责任,而且也必须将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和评价标准潜移默化地灌输到孩子的头脑中。
女儿的个性中似乎有着我小时候的许多影子。一样地好学上进,学习成绩现在算是名列前茅;一样地自尊心强,稍受批评就眼泪汪汪;性子急,一着急就会叫唤起来.....她继承了我们的优点,当然也有缺点,不过,总体来说,还是值得庆幸的,即使是那些小缺点,也是遗传自父母,似乎也有了原谅和纵容的理由。我们原来就是不完美的,有什么理由要求我们的儿女是完美的呢?......
可是,我们又有那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是完美的、优秀的、超越自己的呢?无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将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们的身上,逼迫他们去学这个那个。我家女儿常常质问我:“妈妈您怎么不会弹钢琴呢?爸爸您怎么不会游泳呢?”我们经常被这种问题问得犯愣,连连告诉她,因为我们以前没有这样优越的条件可以学习这些技能。可是,我们心底其实也庆幸自己当初的童年没有这样的条件,我们得以满山遍野地捉迷藏、玩泥巴、在水泥球台上打乒乓球......想到这些,我们也尽量避免自己去逼迫孩子,而转而用各种办法引导孩子的兴趣向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谁不想过得轻松自在呢,从童年到成人,可是我们面临的是一轮接一轮的考试、竞赛、竞技和竞聘....
成长之路,有别的捷径可以走吗?
末了,想想女儿当小学生是不易,好不容易放个寒假,还要练习钢琴,复习功课,写老师留下来的一堆作业,开始练习画画。开学了,还有英语、奥数.....
这是成长的必由之路吗?我不知道。
当然,面对孩子,我会说,这是长大了的孩子必须要干的事。
如果我不愿意长大呢?孩子有时会问。
哦,孩子,你无法抗拒。
是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抗拒。

最喜欢听的恭维话就是:“你跟你女儿象姐妹一样~~”不管真的假的,觉得自己还比较年轻。
随着孩子的成长,年华还没有那么快地逝去~~自歁歁人也好吧~~呵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