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百度里搜了一下“张艺谋”,找到相关网页16,400,000篇,用时
0.001秒!暗中算了算,写这篇博文,有将近两千万分之一的机率被人搜到,这样的概率,比起遭雷击的机率还低吧。
和很多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工作人员一样,因为工作关系,我们有幸近距离地接触张艺谋。我的直接上级是制作总监路健康,工作职责更多的是协调奥组委其他与仪式相关的部门,以及直接向国际奥委会汇报运动员入场的相关问题。因此,与张导所管辖的范围并没有很多的交集。但是,毕竟有一年零七个月的时间,能够近距离地观察这位世人眼中的传奇。
路健康说,如果用几个词来形容张艺谋,那首先是“执着努力”,再就是“包容”和“正直”。这三点,就已经足以构成他在人格上的伟大。
张艺谋自己说,我肯定不是世界上最有天赋的导演,但肯定是最努力的导演。他的勤勉几乎刻在运营中心每个人工作人员的心里。差不多中午两点,他的专座准时出现在中心停车场,离开的时间只有最后的几个人知道,都是凌晨一两点以后的事了,事情多时,更是到凌晨五六点钟了。
他的执着更是反映在他对创意方案的耽精竭虑,从2006年4月份宣布他为总导演以来的一年多时间内,他总是不断地否定自己,否定别人,否定过往,在寻求突破。那些参加创意会的大腕们都倍受他的折磨,因为提出来的点子在别处可能获得无数热情追捧,在他这儿却是面临无情打击。他的招牌动作就是,大手往外一推,说:你这个不成!
几场创意会下来,有几十年大型活动经验的老路同志感觉这几十年似乎都白活了。
他不光否定别人,也不断地否定自己,不断地推翻重来,所有的人全跟着忙活得人仰马翻。所有跟着他干活的人都得习惯这种无常的变化。唯有偏执狂才能成功,就是这意思吧。他对创意极其地敏感、极其地苛刻。
有一天,我被叫上去讨论运动员的场内流线。大家七嘴八舌说了很多方案,我忍不住插了句:“雅典奥运会的流动路线是很有讲究的,创意来自于阿基米德的曲线。”对于我这位无名小辈的一句话,张艺谋的反应比我想象的更迅捷,更直接:“那你的意思是说我们此次设计的流线没有讲究?没有创意?好!大家再琢磨琢磨!”
于是,设想了许多种入场方式,有路总提到的双龙出水的方式,有祥云路线方式,有两龙戏珠的方式....墙上的图纸一遍遍地被勾画,最后,出现了一个有点奇怪的图形。这个图形有点象个馒头。我们只敢这么想像。一位导演忍不住说了,这个图形好,象女人的乳房。张艺谋也乐了,是啊,这就是我的意思。
这自然是他的玩笑话。每一个创意点,每一个细节,就这样不知被他琢磨了多少遍。每一次都是推翻了重来,绞尽脑汁。灵光乍现时,即使旁边只剩一个昏昏欲睡的工作人员,他也能激情四射地宣讲一遍。和张艺谋一起工作,没有过人的体力和脑力都是不行的。
很长一段时间,张艺谋都非常苦恼。创意的过程非常艰难,但是没想到进入制作实施阶段以后更艰难。一次,我们召开一个仪式表演单位动员会,路总在门口拦截到张艺谋,请他进来说几句。原来以为繁忙的他会说几句过场话就走,但是他坐下来开始述说以后,就有点刹不住了,一说说了将近一个小时。
他说大家述说自己的难处,他的难处是因为每个人都在向他述苦。他说,打个比方,以前我拍电影,如果向剧务说需要一个红杯子,剧务立刻跑颠跑颠拿来十个红灯子让我挑。现在,在奥运会,我要提这么一个要求,制作团队的人员会说,导演请您先下一个制作需求单和设计图,于是找设计师出图,他在这张杯子的设计图上签上“张艺谋”3个大字,过几天去催问,他们告诉我,已经打了制作报告,走程序申请经费呢。再过几天,再催,说采购小组正审核呢。再后来是法务审,各个他弄不清的部门在审。一个月过去了,他想着取消这红杯子得了。这时,一个工作人员给我捧来一个粉杯子,说,对不起啊,给的经费不够,只够买个粉杯子,您老先凑和凑和吧.....
众人皆捧腹而笑,没想到朴实的张艺谋说话还能这么生动幽默。只是这幽默中又有很多无奈。大家知道,他不是在抱怨谁,只是在描述一种现实情况。他一再诚恳地说,所有的一切都要靠你们大家来实现,你们的每一个的努力,对于开幕式整个仪式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最后,他一字一句地说:“我拜托大家了!”面对很多工作人员及表演者,他都曾这么诚挚无比地拜托,发自肺腑,掷地有声。大家用无比热烈的掌声欢送他的离开。
张艺谋对工作是极其苛刻,标准极高的,但对于人,他又是宽容的。在原来的方案中,文艺演出结束,地球落下,然后在运动入场仪式之后,中心地舱的盖板应该再次打开,升起一个中心舞台。因为技术上的问题,中心舞台无法升起了。或者是用将有的升降技术将舞台升起后,侵占中心场地面积太多,12000名运动员就站不下了。在督促技术部门尽全力研究技术细节知道他们无法解决之后,他没有抱怨,没有暴怒,虽然在心底不知道是如何地扼腕叹息,如何地无比遗憾,他开始抓紧开展下一步工作,通知我们仪式部门和舞美制作部门根据这个做好调整方案。
后来,他叹道:“天大地大,技术为大!”意思是说,他有再好的创意也没用,关键是看技术能不能实现。原来许诺他能实现的技术,有好几次都破灭了他的梦想。所以有此一说。没想到,奥运成功了以后,他的名言竟被用做技术如何保障有力的赞语。
张艺谋对细节的追求几乎成了一种习惯。奥运会开幕式过后,张导心情大好,我们上去找他合影,他非常配合不说,一遍遍地看他的助手给我们拍的合影,:“这个不成,取景太散,不够集中。”“这张好点了,不过布局还是有点满。”于是一遍遍地重拍,一张合影下来,折腾了五六遍,大家笑得都僵硬麻木了。
还有一个流传在运营中心的段子,等奥运会开闭幕式结束了,因为不能令人满意,全国上下一片“倒张”“打张”之声,于是张艺谋在街上被活活打昏了。众人欢呼,以为张艺谋这民族罪人已被打死。于是他被盖上白布运往医院,在过道上他苏醒过来,动晃了一下,护士同志一看,好家伙,张艺谋还没死呢!于是操起大板砖,使劲一砸,这下彻底玩蛋了!
很难想像,这个段子是张艺谋自编自说的。可见那会儿他的工作压力有多大,将最坏的结果想像起来自嘲一番。
8月8号,在成功的那一刻,我想,张艺谋总算不用做那个噩梦了。
他,现在已经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