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黑莓之争关乎未来谁能掌握我们的秘密
(2010-08-10 02:13:45)
标签:
黑莓手机阿联酋杂谈 |
最近几周,加拿大RIM公司出品的全球热门智能手持设备黑莓( Blackberry)在中东成为焦点。 这场争议是全球性的政府与跨国大企业间互联网战争的重要一役。
首先是阿联酋电信监管部门在7月25日发难, 认为黑莓手机加密消息和加密email传输功能, 并且服务器设在加拿大, 让黑莓用户脱离了该国2007年有关安全、 紧急状态以及国安立法的管辖, 可能会被恐怖主义利用逃脱政府监管,从而对阿联酋产生威胁, 因此要求RIM公司提出解决方案, 否则即将在10月11日关闭黑莓在阿的消息和email服务。
黑莓手机在阿联酋有约50万用户,一半是企业用户, 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黑莓作为时尚。 企业用户欣赏黑莓的Email加密功能, 因为即便传输的信息流被截获,依然没有办法破解邮件内容; 而年轻人喜欢便捷的消息功能,这在宗教束缚严重、 女生依然必须遵守严格教义不能自由外出交往的阿联酋, 是新生代的福音。因为如果要通过电信公司传手机短信, 就有可能留下男女交往的证据, 而这在伊斯兰法律下是严重的伤风败俗。
阿联酋电信当局去年6月有一次伪装软件升级而诱导用户下载后门软 件,企图以木马方式监控用户手机消息和邮件内容, 被揭穿后偃旗息鼓了一阵,加上这次是要10月才实施, 因此一开始整个市场并未过于反应, 黑莓公司的纳斯达克股票依然上涨。
但很快坏消息从拥有70万黑莓用户的邻国沙特传来。 沙特结束了长达6个月对黑莓产品的调查, 决定从8月6日起全面禁止黑莓在该国的全部服务, 黑莓股票应声下跌,四天逆势重挫9.2%。 加拿大黑莓总部立刻和沙特电信当局展开紧急磋商, 最新结果是在英国建立一个服务器, 设置比较符合沙特标准的服务措施。
沙特是中东样本国家,拥有最多的黑莓中东用户。 这次沙特和阿联酋联手对付黑莓, 其实也表现了政府对信息通过黑莓传递失控的担忧到了临界点。沙、 阿两国禁止黑莓服务, 实质上是严重损害了跨国公司在这些国家的通信便利和投资环境。 那么为什么要这么鱼死网破?
原因就是在于黑莓加密传输让传统政府对电信的监控手段完全失效。 在2008年孟买发生的恐怖爆炸中, 印度警方发现恐怖分子是用黑莓来传输现场消息而不受监控, 而近年1月发生在阿联酋首都迪拜的巴勒斯坦领导人被暗杀事件中, 也因为以色列特工使用黑莓不受监控, 让阿安全部门无法掌握暗杀消息。
人人都知道,手机通话和短信,在世界上任何国家, 都可能会受到该国政府监控,这也是情报分析的来源;不过, 为了防止滥用,西方国家都有严格的除情报外监控使用的限制, 例如需要法庭令等等。 但这种国家安全和隐私之间微妙平衡被互联网新技术打破了, 黑莓这种加密技术,让政府无法得到传输内容。
那么为什么是阿联酋、沙特发难,而不是黑莓使用最多的美国发难? 有人提出质疑,是不是黑莓公司和美国政府有过见不得人的交易? 这尚属阴谋论,还没证据证实,但有人分析, 之所以西方政府不以反恐理由要求黑莓公司开放数据, 有几个重要原因:第一,黑莓服务器在加拿大, 美国法庭令能轻易地覆盖,而且能得到很快反应。第二, 企业的公司信箱、个人用户用的信箱服务器也大都在美国, 也是美法庭的管辖范围。第三, 整个欧美特别是美国西方盟友的情报合作很及时, 其他西方国家要得到美国法庭或者情报部门的配合很容易。
相应的,在非西方国家,如果黑莓公司不开放数据, 一旦再有孟买和迪拜事件发生,就很难能得到相应的通信记录( 跨国向美国法庭申请通信记录,可能需要几个月,申请到了, 茶也凉了),更谈不上实时监控恐怖主义信息了。 这就是连印度这个美国地区盟友,都在和黑莓公司冷战、 威胁它交出数据入口的原因了。
各国政府和互联网大公司关于信息流通的控制争夺战并不是从今天才 开始,也不会就此停止。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信息跨国界的理想, 整个创新的发展方向都是打破国界以及各种社会边界, 让沟通更加方便,这就和民族国家以国界划分的主权意识严重冲突。 如果黑莓公司让步,那么加密的Gmail要不要让步, 加密的Skype通信要不要也让步? 如果任凭信息国界主权这种传统观念统治互联网, 那么整个互联网发展都有可能彻底走回头路。
黑莓公司在做着自己的妥协, 正如黑莓在俄罗斯和中国设立本地服务器接受政府监管一样, 沙特用户在英国的新服务器,黑莓公司肯定有让步。 但互联网依然是以流通为主要特性, 沙特和阿联酋的企业用户完全可以选择巴林的黑莓服务, 因为在巴林有更加自由的通信政策。
这是一场正在进行中的控制争夺战,其结果关乎在未来, 谁有权力知道我们的秘密,是政府,还是跨国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