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相遇在联邦权力中心
(2009-05-30 23:01:50)
标签:
杂谈 |
这次来华府,住在华盛顿圆环,这里恰恰是全美政治气息最重的两条街道交合点:一个是连接白宫和国会山的宾夕法尼亚大道,另外一条是各类游说公司、智库聚集的K街。华府是一个完全人造的城市,国会山是中心坐标点,整个城市被分成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四个象限,然后横街以从国会山往外推后的字母表示,竖街以从国会山往外递增的数字表示,而不甚规则的街道,会以美国最初加入美利坚的十三州名、“宪法”、“独立”等命名。所以一般在华府的住址数字越小、字母越前,就表示离美国人民主权中心越近。走在华府的大街上,仿佛走在了独立宣言和宪法文本中,时刻提醒来到这个城市的旅游者,美国国父们说的“We
the people”(我们人民)指的是国会,而不是在宾夕法尼亚大道上的另一权力机构白宫里的总统。
这让我立刻想起了另外两个人工城市:巴黎和北京。 巴黎市是大巴黎的核心部分,其街区按照螺旋状从中心( 老皇宫卢浮宫)的1区开始,逐级展开,到最外围的20区。 市民住址区号越小,也就离权力中心半径越近—— 而这个权力中心是法兰西国王。北京的中心,显然也是故宫, 然后是一层层矩形分布的城墙, 把帝国权力逐步隔离在人民理解力之外。
其实仔细看华府的很多纪念堂、纪念池、纪念碑, 都能感觉到古罗马式的雄伟,哪怕仅仅是火车站, 室内四周都有众神在高处俯视平凡的旅客。美国的其他城市, 都有很随意的自然发展风格,唯独这个人造的首府, 却给人有一种逼迫人的视觉压力。 走在从林肯纪念堂到国会山的著名长廊中, 美国游客很快会有今天共和党人的感觉:联邦政府如果不限权, 实在会成为一个帝国中心, 正如华府建筑之雄伟超过任何一州人民的日常想像。
华府还是全美国年轻人最多的城市。分布在城市中的几个圆环附近, 傍晚常常能看到鱼贯出入酒吧、书店、咖啡馆的年轻人, 他们是国会的年轻助理、常常惹出事端的女实习生、 政府部门的年轻雇员、K街的年轻从业人员、 立志投身政治的乔治城等大学的学生, 以及无数新兴NGO组织的执行人。 无论是布什和共和党人的宾夕法尼亚大道, 还是奥巴马和民主党人的宾夕法尼亚大道, 都会吸引全美最有政治野心的年轻人来此朝拜。 他们可能就是未来的奥巴马,或者就是未来的佩洛西。 无论是经济危机,还是新流感, 都没有丝毫中断他们对未来坚定的憧憬。
在杜邦圆环,我和在哈佛的美女好友Mary喝了告别酒, 她去年为奥巴马用新媒体竞选, 今年一直在华府为一家基金会做咨询, 爱上了来乔治城大学讲学的一位印度新媒体专家, 很快就决定陪他搬去新德里,为印度的政党做新媒体选战顾问。 一丝伤感之余,我也祝福她: 华府本身就是全世界对民主和权力运作着迷的年轻人的事业孵化池, 青春、野心、执着,很容易激荡出火花,再传播到世界各地, 让关于政治的梦想生生不息。
这让我立刻想起了另外两个人工城市:巴黎和北京。
其实仔细看华府的很多纪念堂、纪念池、纪念碑,
华府还是全美国年轻人最多的城市。分布在城市中的几个圆环附近,
在杜邦圆环,我和在哈佛的美女好友Mary喝了告别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