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来自我的另一博客http://blog.sina.com.cn/wgzx,由于新浪目前尚不能实现同网博客移动功能,故我将此文通过注册网易博客“搬家”,再转过来的笨办法,请各位朋友谅解。
2008年2月23日,圆明园公园福海等湖面出现了难得一见的黑天鹅。据说这是圆明园首次有黑天鹅在这里筑巢孵蛋。他们异常兴奋,从那天开始,他们就派人轮流守候。虽然目前还不能判定其是野生,还是从养殖场“潜逃”出来的,但他们日夜看护;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慕名前来观看。3月3日,《北京青年报》刊登消息《黑天鹅生宝宝,圆明园游客增加两三成》。


图解:黑天鹅“驾临”圆明园,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公园为了让黑天鹅顺利孵蛋,他们在湖边竖立了告示牌和黑天鹅简介。
我是3月初才知道的,但一直没得空去。
4月12日计划去黑龙江大庆市出差,可一些事情没处理完,致使出差延期。
4月13日天气不错。上午5点50分,我已乘车出发,由于中途倒车,7点多才到圆明园。好在黑天鹅是趴窝抱蛋,卧在那里像尊雕塑似的,否则等我到了,“煮熟的鸭子”早飞了。

在圆明园长春园(圆明园全景沙盘、含经堂附近)水面西边离岸1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圆形的直径大约1.5米,高30多厘米的草窝。据说这草窝是几只黑天鹅经过近一个月不断的叼衔枝叶才筑成的,最早的蛋巢是绿色的枝叶居多,很潮湿,经过这些天的风吹日晒,蛋巢几乎全呈黄色了,比较干燥,适合孵化。
我看到在蛋巢附近拉着两道黄色警戒线,岸边有一橘红色的简易帐篷,旁边坐着一位身穿仿警服式衣装,脚穿一双黑皮鞋、红袜子的男子,看得出,他应该是4月12日晚上到4月13日上午正值班的公园管理人员。他的任务是疏导游客,不要让游客靠近黑天鹅,避免投喂、惊吓了黑天鹅。

一些早锻炼的人和游客纷纷在这里驻足,他们悄声的议论着;一些摄影爱好者在这里架起了相机,拍摄着黑天鹅的一举一动;个别学生模样的女生架起了望远观察仪器,她们还在笔记本上记录着黑天鹅的异常反应。





图解:黑天鹅“驾临”圆明园吸引了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前来观看、拍摄。其中本组图中手持照片者是公园管理人员,那照片是摄影爱好者(本组图第五张)拍了以后冲印出来送给他们的。
我来得晚,很多细节不清楚,我就向一些看样子常来这里观察黑天鹅情况的人打听,从他们的口中知道了黑天鹅的近况,其中我询问了黑天鹅身下到底孵着几个蛋?他们这些人也不清楚,有的说两个,有的说3个,有的说4个。他们毕竟观看或拍摄都是平行视野,基本上看不到蛋巢里的情况;我询问了黑天鹅是一直这么趴着,还是定时“换班”,大概什么时候“换班”,他们都说不准,有的说四五个小时,有的说六七个小时,有的说一天换一次;我询问了趴在这里的是雄性的黑天鹅,还是雌性黑天鹅,他们大多数说是雄性的,也就是说雌性的是晚上“值班”,刚刚“下班”,飞走了,去“吃早餐、逛商场”去了……
问明情况以便我安排在圆明园公园内的拍摄计划。

圆明园,我差不多有20年,甚至20多年没来过了,那时来圆明园是不要票的,那时的圆明园只有一处可看的旧址和几处可玩的水面,周围树木多,杂草也多,有些荒凉。现在要票了,进门10元,参观西洋楼遗址另收15元,可第一次来圆明园公园不可能不看西洋楼遗址,那就买通票,25元一张。
我趁着黑天鹅刚刚“换班”的间隙,到西洋楼遗址拍照片;同时,在公园里遇到野猫吃松鼠的场面,我拍了不少照片,其它的我觉得没什么值得拍的了。

图解:这是圆明园里的野猫,每天都有晨练的人给它们喂食。可它们的野性不改,况且那点帽粮哪里够它们吃的,所以它们经常在公园各处“捕猎”。这次一只小松鼠遭遇野猫,自然成了野猫的“盘中餐”。我发现了几只野猫,可我跟踪一只黄色的野猫,而这只黑色的野猫却先捉到了小松鼠,我发现时,它已经咬着小松鼠往小土包上跑,我紧跟不舍,但野猫吃食时,我不敢靠近,只得离它两米远拍了一组镜头。
我逛了“肴Γ又回到黑天鹅孵蛋的地方,拍了一两张黑天鹅孵蛋的照片,就找到一居高临下的位置,是一座登上离岸边不远的小土包,尽管它离黑天鹅孵蛋的地方远了一些,可从这里能够拍到黑天鹅起身“倒蛋”(专业称其为“翻卵”)的情形,也许可以看清楚巢里到底有几个天鹅蛋,而且小土包上有树木、花草,是一个既可随时拍黑天鹅孵蛋的场景,也可乘凉、歇脚,还可“偷窥”游客、拍摄者、公园管理者动向的好地方,是拍黑天鹅孵蛋的最佳位置。

图解:这就是我“占领”的小土包,那上面树木、花草很多,适合休息和俯拍。
就这样,从上午10点起,我就在这小土包上待了7个多小时,时而坐在树坑里乘凉、歇息,时而站起来在树木间隙拍照,时而站起来活动活动筋骨,找找新的视角,构构图。由于担心离开“阵地”会被别的摄影爱好者占领或自己一不留神错过了一些精彩镜头,所以7个多小时就是靠着两瓶果粒橙、一“饼干度过的。其间,还真拍到一些难得的、有趣的镜头。

图解:一只不知名的鸟飞到了小土包的树枝上,我正在树荫下闲得无事,它的到来,给了我练手的机会,我立即举起相机拍照,可这小精灵很机敏,只待了一两分钟就飞走了。

图解:小土包上花草很多,吸引了蝴蝶、黄蜂类的昆虫飞来“欣赏”。我在小土包上无事可做,它们的到来让我有了练手的机会,我拍下它们“拈花惹草”的镜头

图解:在小土包上盯着湖面有些累了,就在土包上来回走动,顺便从柳树或花草枝叶缝隙中拍摄湖面的黑天鹅,感觉有趣。
在拍摄中黑天鹅孵蛋的过程中,感觉有黑天鹅有一些规律性的举动——
譬如黑天鹅在蛋巢中孵蛋时基本上不吃东西,也许是为了保持蛋体的温度或防止因贪吃而使蛋遭到意想不到的破坏,但它喝水,它的脖子太长了,方便喝水。
譬如黑天鹅在蛋巢卧三四十分钟就轻轻的站起来,用长长的喙(hui,即嘴,指鸟兽的嘴,成语有毋庸置喙,不要插嘴的意思)勾住蛋体然后小心翼翼的向后翻,由于脖子很长,它的喙可以插到蛋体下面然后翻过蛋体,以使蛋体受热均匀吧。








图解:以上是一组黑天鹅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倒蛋”的镜头。那天鹅蛋真够个儿,但蛋巢里具体几个,我也拍不清晰,毕竟镜头短了点。不过看它“倒蛋”的情形,我觉得里面最少有5个天鹅蛋。
譬如黑天鹅在“倒蛋”一系列动作完成后,轻轻的卧下,尾巴摇摇,两脚划拉蛋巢周围的枝叶,然后伸着长长的脖子,用喙衔过来蛋巢周边的枝叶,顺便喝口水润润。

譬如黑天鹅孵蛋时基本上不闭眼,个别时候把头藏进翅膀里小憩一会儿,只要有动静,它就伸着长长的脖子,四处张望,可能它内心紧张,但外表上看不出它有任何的惊慌动作,如站起来扑打翅膀或鸣叫。而是不管风云如何变换,我自岿然不动,颇有几分大将风度耶。




图解:黑天鹅孵蛋时全神贯注,不会轻易被什么飞禽和声音干扰而离开蛋巢,尽管其间不少飞禽(白鹭、喜鹊、野鸭)前来骚扰,它依然坚守岗位。
譬如黑天鹅非常爱干净,不论“值班”前,还是“下班”后,它都仔细的梳理羽毛,梳理的时候,用喙沾点水,然后洒在羽毛上,用喙轻轻叨羽毛,用长长的脖子蹭羽毛,它的脖子可以从前到后,从上到下,没有它清洗不到的地方,时不时的还将翅膀的羽毛叼住、展开,时不时挥动双翅。
……


图解:黑天鹅非常爱干净,一有空它就梳理羽毛。这是“下班”后的黑天鹅在湖边梳理羽毛,姿态万千。
下午4点30分,我的眼睛都瞪酸了,一直观察着湖面,观察着黑天鹅的一举一动,盼着“接班”的黑天鹅早早回来,再不回来,太阳就要落山了,我也坚持不住了。小土包下有的拍摄者不断询问公园管理人员,黑天鹅什么时候“换班”?负责看护的管理人员回答,“说不好,应该快了。”
下午4点34分,就在人困马乏的时候,我忽然在取景器里看见卧在蛋巢里的黑天鹅突然竖直了脖子,我觉得有情况。我就观察水面,发现在东边水域有一黑点在游动着,而且就朝着蛋巢的方向游来。我立即用长焦镜头把那黑点拉过来,一看是一只黑天鹅,我内心一阵狂喜,终于盼来了,应该是那只“换班”的黑天鹅来了。我按动了快门,然后看了看相机的电池和记忆卡存量,还有40%,就调整焦距,对着“值班”的黑天鹅,观察它的反应——






图解:这是记录着“接班”的黑天鹅与“值班”的黑天鹅之间的表情与动作的一组镜头,一共拍了百余张。
“接班”的黑天鹅从远处湖面游来,游近蛋巢时高声鸣叫,显得很兴奋,而“值班”的黑天鹅伸长了脖子,望着游弋归来的黑天鹅不动声色。
“接班”的黑天鹅游到蛋巢附近,却没有马上登上蛋巢,而是围着蛋巢转了一圈,其间不断用喙梳理着羽毛。后来它登上了蛋巢还不断的梳理着它的羽毛。
“接班”的一系列梳理动作完成后才停下,才迈步登上蛋巢。
已经值了七八个小时班的黑天鹅立即起身,挪到蛋巢边上,和“接班”的黑天鹅一起看着蛋巢里的宝宝,进行“交接班”。

“下班”的黑天鹅一边用喙衔来枝叶放在蛋巢上,一边慢慢的走下蛋巢,把头伸进水里,喝了几口水,再伸进水里觅食。一会儿挥动着双翅,翅膀所过之处泛起层层涟漪。



图解:“下班”的黑天鹅在湖面的各种表情与动作,我用镜头全部记录下来了,它那兴奋、舒展、快乐的情绪透过动作表现的淋漓尽致。
“接班”的黑天鹅一边梳理着羽毛,一边叼衔小树枝、水草叶,放在蛋巢周围,然后静静的卧在鹅蛋上面。
“下班”的黑天鹅看蛋巢及周边环境很安全,就游弋到离蛋巢几十米远的水面觅食,调整身心。


我一直端着相机,我在取景器中观察着黑天鹅“下班”后的每一动作。我觉得黑天鹅在“下班”后一定有展翅飞翔的动作,所以把相机拍高速运动的功能打开;同时,从小土包上下来拍摄。
下午4点45分,我从取景器里看见“下班”的黑天鹅突然快速游动,这异常动作使我按动了快门。
下午4点45分,我从取景器里看见“下班”的黑天鹅两只黑灰色的鹅掌有力的划动着水面,脖子前倾,我立即按动快门,就就在此时,黑天鹅突然踏水起跑、振翅起飞、展翅飞翔、俯冲落下,这一系列动作太快,太突然,可我有准备,按着快门不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拍了75张,黑天鹅的全部动作都完整的记录下来——













图解:这是记录着“下班”后的黑天鹅在湖面游弋、飞翔的一组镜头,一共百余张,很有趣,也难得。
在拍摄中,我听见站在岸边观看的游客、摄影爱好者都不约而同的惊呼起来,有的为没有拍下这美丽动人的画面而懊悔不已。我则非常兴奋,辛苦陪着黑天鹅7个多小时,记录它们的一举一动,等候它们的“换班”,终于等来了黑天鹅展翅飞翔的一系列照片,这是对坚持不懈的最好回报……


图解:黑天鹅在圆明园孵蛋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特别是“换班”情景非常富有情趣,而观赏者和拍摄者的各种表情也很有趣。
“下班”的黑天鹅在展翅亮相后又游回蛋巢,途中,它不断的在水中觅食、梳理羽毛、叼衔枝叶。
下午5点50分,“下班”的黑天鹅可能在蛋巢里卧了一天实在太累了,它在梳理完羽毛后就呈“金鸡独立”状合眼休息了。那些想再看看“下班”的黑天鹅还有什么美丽动作的人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圆明园公园。



图解:“下班”后的黑天鹅在湖面转了一大圈,舒展了翅膀,叼衔了枝叶,梳理了羽毛,简单的进食后,伸伸腿儿,收起一只腿儿,然后呈单腿独立式的睡着了。
黑天鹅简介
中文名:黑天鹅
英文名:Black
Swan
物种分类: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鸟纲- 雁形目 鸭科
天鹅属
分布范围: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澳大利亚珀斯有黑天鹅故乡之称。

黑天鹅属大型游禽。体长80~120cm,体重6000~8000g。全身羽毛卷曲,主要呈黑灰色或黑褐色,腹部为灰白色,飞羽为白色。嘴为红色或橘红色,靠近端部有一条白色横斑。虹膜为红色或白色,跗跖和蹼为黑色。
主要栖息于海岸、海湾、湖泊等水域。成对或结群活动。以水生植物和水生小动物为食。
每窝产卵4-8枚。
孵化期为34-37天。

雌雄识别:雌雄体态及羽毛色泽基本一致,外观区别不十分明显。但从形态、行为两方面观察比较,黑天鹅雄鸟在形态方面较雌鸟体型稍大,躯体微粗圆,颈部稍粗,站立时稍高,雄性胆子较大,对外界干扰甚敏感。经常对雌性有保护行为。繁殖季节特别是孵化期和育雏期雄性特别凶猛,主动进攻靠近其巢区的动物和人,在巢区周围负责警戒。

营巢:一般选择安静、隐蔽、地势较高的位置营巢。营巢过程中一旦发现不安全因素或人为干扰,立即放弃巢穴,另选新址。一般雌雄双方共同营巢,但分工不同。雄性负责收集、搬运巢材,雌性负责搭建整理。巢材来源有自然的和人工放置的两种。自然的是指干树枝、干树枝、杂草和羽毛等,
孵化:黑天鹅在产7枚卵后开始孵化,一般雌雄轮流孵化,但以雌鸟为主,雌雄轮换没有明显规律。一只孵化时,另一只担任警戒工作。在巢边或周围的水域巡视,不让其它动物或人接近。

翻卵时用喙由前向后拨卵,翻卵角度为0度~360度,有时各卵之间位置互换或串换,雌鸟也利用改变卧伏坐巢的方向而达到翻卵的目的。这样可使每个卵受热均匀,不至于胚胎与壳膜粘连,也利用胚胎运动,保持胎位正常。翻卵后雌鸟有时继续孵化,有时下巢凉卵。通过凉卵,即可调整巢内湿度,有能散去胚胎中后期产生的代谢热,用较低的环境温度刺激胚胎发育并增强雏鸟对外界气温的适应能力。
(简介摘自百度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