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隐形的翅膀717
隐形的翅膀717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0,758
  • 关注人气:1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藏:我梦想的地方

(2009-10-28 14:24:37)
标签:

西藏

藏族歌曲

珠穆朗玛峰

青藏高原

旅游

分类: 西南漫游

西藏:我梦想的地方

西藏:我梦想的地方

    曾有朋友问我,为什么喜欢听、唱《青藏高原》这首歌?我说,这是一种心声的交流,一种心境的写照,想找一片宁静,修身养性。倒没有看破红尘的消极思想,但有一直想于失落中得以解脱的潜意识,造成了我百听不厌。听说歌手李娜就是如此的心境,在歌声中释放重重的人生感悟和对大自然的向往。我没有那种情怀却有那种渴望。其实,每个人都有一种寻求世外桃源的意识,“是谁日夜遥望着蓝天?是谁渴望永久的梦幻?”,那种地方会让你自由自在,体会天高地阔,把思想融入洁净的雪山,把心境尽情的放飞在神秘的高原。

西藏:我梦想的地方
    另外,喜欢藏族歌曲,也许与从小听得《北京有个金太阳》、《翻身农奴把歌唱》等藏族歌曲太多了,与听着才旦卓玛演唱的藏族歌曲长大的有关。成人后一直对西藏怀有特别的敬意和向往。听大人们讲过,很多人世界各地跑遍了,就是没有到过西藏,所谓“出国容易进藏难”,我想主要是因为不能适应那里的缺氧环境吧。因此,我自认为此生不可能有机会到西藏去。
    说来也巧,2000年偶然一个机会让给了我。我部门和西藏区委宣传部有一合作项目,需要我们派人实地考察西藏并拍一些片片,作为书中插图。

西藏:我梦想的地方


    过了“五一”,我们一行飞赴成都,和接机的人一同飞往拉萨,再与其他人会合。
    行前,听说5月的西藏如同北方的春天,所以临行前行装简单,长袖T恤,外加一马甲,长裤,皮鞋(因为是出差,不是旅游,所以用不着拔山涉水,也就没有穿旅游鞋)。身背的小包里就装了一架照相机,那是国产红梅系列相机,江苏常州产的,镜头不错,说明书上写着是蔡司镜头。那是我的第一架照相机,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参加《大众电影》“白花奖”的三等奖奖品。这架相机一直伴随着我直到2001年去贵州都匀买了新相机才不再使用了,但我一直保留着它,所谓“喜新不厌旧”。
    那天上午从北京起飞,中午在成都就餐;下午2点换乘飞往拉萨的飞机,下午4点左右到达拉萨。
    这些年全国各地到处跑,去过不少地方,到过黄土高原,到过云贵高原,却没有到过青藏高原。下了飞机,立即被当地接待部门接走了,住在拉萨当时最好的西藏宾馆。

西藏:我梦想的地方

西藏:我梦想的地方

西藏:我梦想的地方

西藏:我梦想的地方

    在从机场到宾馆的路上,自己听到第一首歌就是李娜唱的《青藏高原》,还有亚东唱的一些西藏歌曲。也许身处青藏高原,听到那熟悉的歌曲,感受那里的山水,别有一番情怀。过了很多年,每当我听到《青藏高原》这首歌,眼前就浮现出我在西藏看到的一切,“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那里的蓝天白云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因为没有看过如此蓝的天,也许到了西藏,有离天三尺三的感觉,加上高山、冰峰伫立,深绿色的草、清澈的雪山之水,还有那醇厚的酥油茶、青稞酒,高亢悠长的藏族歌曲,让我感觉那里是神秘而圣洁,浓烈而朴素,清新而生动。

西藏:我梦想的地方

西藏:我梦想的地方

西藏:我梦想的地方

西藏:我梦想的地方

    我曾多次和朋友聊过去西藏的感受——去过就不想回来,因为那里的天太明朗了、环境太宁静了,真的是陶冶、净化心灵的最佳去处。

    也许一路兴奋和感觉新奇,竟然没有一点缺氧的感觉。后来,当地人告诉我,“别美,第二天你就有体会了。”
    次日,我依旧早早的起来到楼下疾步锻炼,可缺氧的感觉出来了,疾步时总感觉上气不接下气似的,怎么也走不快了。下午的时候感觉脑门上像压了一个什么东西似的,有点沉。朋友告诉我,这就是缺氧状态,嘱咐我不要剧烈运动,多喝水,少说话,话多了也缺氧。
    由于我没有心理负担,所以从到西藏至离开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缺氧感觉。
只可惜在西藏时间比较短,只去了主要的几个地方,如布达拉宫、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萨迦寺、珠峰冰川地等。

西藏:我梦想的地方

西藏:我梦想的地方

西藏:我梦想的地方

西藏:我梦想的地方
    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坐车到珠峰冰川地带拍摄,在那里吃饭、拍照等将近4个小时。土坯房内,当地人正在为我们做饭,有当地干部陪同,吃喝尽管简单却都是当地风味,多少钱,我没问,但不会便宜,光把物资运到这个地方就要多大成本。毕竟是海拔6800米的地方,能吃上热乎的饭菜就不易了。
    世界最高峰——珠峰就近在咫尺,我恨不得立即去攀登珠峰,感觉就差四分之一高度了,攀登起来起码比从山底下起步要省劲的多。

    可陪同我们的当地干部说,“越往上越艰难,缺氧状态更明显。别看你现在一点反应没有,但你若真的去登山感觉可就不一样了,你要大量消耗氧。你现在只是坐在这里,四处溜溜而已……”。

    果不其然,在6800米游玩了近4个小时,我的脑袋开始有些压迫的感觉了,而我们同去的几位同事有的嘴唇已经开始由鲜红变得暗红,有点发紫了。见此情形,陪同我们的当地干部立即要求我们下山,防止严重的缺氧反应出现,“以后你们到西藏玩最好不要吸氧,一旦吸上了就容易产生依赖,反而更不适应了……”。

西藏:我梦想的地方

西藏:我梦想的地方
    我们的车逐步向下行驶,几位同事那发紫的嘴唇慢慢的恢复了红润,车内又充满了笑声、歌声……
    有人说,“越是苦难的民族,她的歌声越美。”
    的确,我们一路走来到一路回去,听了很多藏族歌曲,很多是反复的听,除了《青藏高原》外,当地的民歌一首又一首的播放着,在这世界上最高,自然环境最为恶劣的地方仍能听到如此高亢昂扬的歌声,让我这初到西藏的人感觉周身都被这雪域之声所震撼,心情异常兴奋。
    我多么希望有机会再去西藏,再去体会那震撼的感觉,我想再去应该和第一次是一样的。

西藏:我梦想的地方

西藏:我梦想的地方

西藏:我梦想的地方

西藏:我梦想的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